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策略
作者:肖平生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4年第09期
【摘 要】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与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方式,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作业的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说学好数学在于多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教师批改作业成了一项常规的工作。批改作业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指导学生的学习,便于调整教学进度,所以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存在问题 策略 评语 一、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1.作业批改量过大,不能及时反馈。一方面学生学业负担太重,每天都埋头做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错误进行订正与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花在作业批改上的时间过多,工作量大,忙得团团转,不能及时给学生做出作业的反馈。
2.重答案,轻过程。由于批改作业的量大,导致在批改作业时,速度极快,没有仔细看学生的解题过程,仅仅根据个结果就给出评分。而有些学生可能在解题的一开始就错了,恰巧结果算错得到正确的答案,而教师以为正确,给了学生错误的反馈,让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这种不良的批改作业行为,不仅不能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情况,也使得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没能达到。
3.仅分等级,缺少评价性语言。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仅仅根据对错情况给出“A”“B”或者是“优”“良”“及格”,对不同学生没有区别对待,更加没有具体的作业评语。长期下去,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评价失去刺激反应,对发下来批改的作业只关注成绩评价,忽视订正与反思,也不知从何改进,甚至有些学生对成绩也变得不关注,觉得毫无意思。于是,对待平时布置的作业也会变得没有耐心,应付了事,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数学这个科目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
1.作业适量,有选择性。布置适量的作业,还可以缩短作业的评价反馈时间,让学生在还有印象的时候及时改正错误,及时调整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适量的作业也让学生不会感到厌烦,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数学作业的适量,就必然要求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做到有选择性。虽说数学的学习要多练,但是,盲目布置大堆作业必然导致学生埋头苦做无暇腾出时间来反思钻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布置高质量的题目,让学生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几遍就能够掌握做题方法甚至能够举一反三,变通解答,远远要比毫无方向地布置大堆的题目要有效率。
2.多指标,分项评价。针对许多教师对学生上交作业的评价重形式轻过程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多指标,分项评价的策略。由于只看作业的结果,显然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而只注重作业的过程,虽然能够减少教师批改过程的失误,也能对学生的付出给出更加公平的对待,但是,对学生平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单一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在完整,答案是否正确,解题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书写是否整洁,作业的格式是否规范。通过分项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评价趋于综合性,让教师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加明确所做作业存在的不足,为以后改正打下基础。
3.多样化的评语。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后,往往用单一的评语表示已查看,使得一翻作业本,大家的评价都一样,让学生觉得毫无新意,没有差异性;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没给评语,仅仅用空洞的符号表示“已阅”,让学生无法猜透教师对自己作业的具体评价,这对学生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改数学作业时,也要有多样化的评语。比如,对于作业向来认真的学生,却因为粗心算错了答案,教师可以在评语上写“向来认真的你,老师相信你不会再粗心算错了”。这么一来,既可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能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关注着自己,一直相信自己,学生便会更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讲究策略,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有技巧地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在作业的布置上,要适量,有选择性;在作业的评价上,要多指标,使用多样化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给出的准确评价反馈,让数学作业的批改真正能够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检查教学的效果,调整教学方案的一个有效教学环节,而不是让数学作业的批改流走于形式。(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梁兰兰.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疆教育,2012. [2]刘述旁.鼓励式的作业批改“活”起来[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