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水泥中矿渣组分含量的测定
C⒈1 方法提要
选择性溶解法基于在酸度为PH11.60并含有配位剂的溶液中,水泥矿物可被选择溶解,矿渣基本不溶解的原理,通过校正计算求得矿渣组分含量。 C⒈2 仪器
C⒈⒉1 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C⒈⒉2 酸度计:测量范围0~14PH,精确度0.02 PH。 C⒈⒉3 高温炉:装有温度控制器。 C⒈3 试剂:
C⒈⒊1 三乙醇胺溶液(1+2):将1体积的三乙醇胺(密度1.12g/cm)在搅拌下注入2体积水中。
C⒈⒊2 氢氧化钠溶液(100g/L):将10 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储存于塑料瓶中。
C⒈⒊3 EDTA溶液[C(EDTA)=0.15mol/L]:称取55.3 g
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置于2000 mL烧杯中,加约800 mL水,加热溶解,过滤,冷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L。
C⒈⒊4 磷酸氢二钠溶液[C(Na2HPO4)=0.25mol/L]:称取89.5 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置于2000 mL烧杯中,加约800 mL水,加热溶解,过滤,冷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L。
C⒈⒊5 磷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称取2.2384 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0.8506g磷酸二氢钾(KH2PO4·12H2O),置于200mL烧杯中,加约100 mL水,加热溶解,过滤,冷却至室温,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洗净并稀释至标线,摇匀。
表1 磷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 温度,℃ 10 15 20 25 pH 6.92 6.90 6.88 6.86 温度,℃ 30 35 40 45 pH 6.85 6.84 6.84 6.83
C⒈⒊5 硼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称取0.9534 g硼酸钠(Na2B4O7·10H2O),置于200mL烧杯中,加约100 mL水,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洗净并稀释至标线,摇匀。
表2 硼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 温度,℃ 10 15 20 25
C⒈4 分析步骤
C⒈⒋1 酸度计的校准:按照仪器使用规程,分别用磷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PH6.86)与硼酸盐PH标准缓冲溶液(PH9.18)校正酸度计。
C⒈⒋2 取50mLEDTA溶液(C⒈⒊3)于200mL烧杯中,加
pH 9.33 9.27 9.22 9.18 温度,℃ 30 35 40 45 pH 9.14 9.10 9.07 9.04 入10mL三乙醇胺溶液(C⒈⒊1)、5mL磷酸氢二钠溶液(C⒈⒊4)、5mL氢氧化钠溶液(C⒈⒊2)及25mL水,放入一支搅拌子。在溶液中插入电极,在酸度计指示下用氢氧化钠溶液(C⒈⒊2)调整溶液的PH值11.60±0.05,载停止30S后,读取酸度计的PH值。
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将溶液搅起,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约0.3g试料,精确至0.0001g,并立即用玻璃棒将试样搅散,压碎球状物。在加入试料后记时,继续搅拌20min,取下,立即用慢速定量滤纸(在滤纸上加入少许滤纸浆),用镊子取出搅拌子并洗净。将残渣全部转移至滤纸上,用胶头扫棒擦净烧杯,用水洗涤残渣和滤纸10次。将残渣和滤纸移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然后置于800℃高温炉灼烧30 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C⒈⒋3 结果表示
C⒈⒋⒊1 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R1)按式(C1)计算: m 2-m1
R1= ————×100 ...................(C1) m 0
式中: R1—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 m1 —瓷坩埚的质量,g;
m2 —灼烧后不溶渣与瓷坩埚的质量,g;
m0 —试料的质量,g。
C⒈⒋⒊2 水泥中矿渣组分的含量(S1)按式(C2)计算: S1=1.111
R1-4.46 ..................(C2) 式中: S1—水泥中矿渣组分的含量,%; R1—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 1.111,4.46 —校正系数。 C⒈⒋⒊3 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的允许差为0.8%; 不同实验室的允许差为1.2%。
C2 水泥中火山灰组分或粉煤灰组分含量的测定
×
C⒉1 方法提要
水泥试料以冷的稀盐酸选择溶解,火山灰组分或粉煤灰组分基本不溶解,而水泥熟料、石膏基本被溶解,由选择溶解后的不溶渣量,即可计算水泥火山灰组分或粉煤灰组分的含量。 C⒉2 仪器
C⒉⒉1 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C⒉⒉2 酸度计:测量范围0~14PH,精确度0.02 PH。 C⒉⒉3 高温炉:装有温度控制器。 C⒉3 试剂:
C⒉⒊1 盐酸(1+2):将1体积的盐酸(密度1.19g/cm)在搅拌下注入2体积水中。 C⒉4 分析步骤
C⒉⒋1 取50mL水于200mL烧杯中,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将溶液搅起,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约0.5g试料,精确至0.0001g,搅拌5min,使其完全分散,然后在搅拌下,加
3
入40mL盐酸(1+·)溶液,继续搅拌25min,取下,立即用慢速定量滤纸(在滤纸上加入少许滤纸浆),用镊子取出搅拌子并洗净。将残渣全部转移至滤纸上,用胶头扫棒擦净烧杯,用水洗涤残渣和滤纸10次。将残渣和滤纸移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然后置于800℃高温炉灼烧30 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C⒉⒋2 结果表示
C⒉⒋⒉1 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R2)按式(C3)计算: m 3-m4
R2= ————×100 ...................(C3) m 5
式中: R2—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 m4 —瓷坩埚的质量,g;
m3—灼烧后不溶渣与瓷坩埚的质量,g;
m5 —试料的质量,g。
C⒈⒋⒊2 水泥中火山灰组分或粉煤灰组分的含量(P1)按
式(C4)计算: P1=1.070
R2-1.30 ..................(C4)
式中: P1—水泥中火山灰组分或粉煤灰组分的含量,%; ×
R2—水泥中不溶渣的含量,%; 1.070,1.30 —校正系数。 C⒈⒋⒊3 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的允许差为0.8%; 不同实验室的允许差为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