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监护特点。方法:对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患有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跟监护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术后的监护需要有耐心、细致的态度,并且要有周到、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患者能够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监护;特点
在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患者可能随着心脏左向右分流的增加以及病情的延长,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症状[1][2]。这种合并症对患者治疗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在围术期进行的治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3]。本次的研究选择了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手术后针对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律失常等综合征进行的临床监护的特点,患者均平稳的渡过了手术后的危险期,顺利的康复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的患者有18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的年龄在6岁~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3岁。18例患者中有8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的症状,3例患者经查有心衰史,4例患者有发绀的现象。经做x线胸片检查显
示患者的肺血有增多的表现,而且肺动脉段有不同程度的凸出。做彩超检查,18例患者均显示有肺动脉高压。1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都在低温体外循环的状态下做的直视性心脏手术,在手术结束之后将患者转入icu重症监护室做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监护的时间为1天到4天不等。
1.3统计学方法结果检测的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认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手术完成之后有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2例患者出现频发房性早搏症状,1例患者有阵发性室上速的症状,1例患者有频发室性早搏症状,在经过对症的监护处理之后都得到好转。手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肺不张症状,在经过适当的护理之后肺复张。具体见表1 3讨论
3.1术后肺动脉高压的监护在手术后让患者充分的镇静,并给其保持氧气供给,并加强对其呼吸道的管理,来降低患者肺动脉的压力,这样就可以防止低氧情况的出现。
3.2心功能的监护如果患者的循环系统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就可以降低其肺动脉所承受的压力,所以说对患者的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要进行实时的关注。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因为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影响,很容易带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出现。所以在进行术
后监护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合理使用利于血管活性的药物,并对其心功能以及心肌的供血情况进行判断;按时测量患者四肢的皮肤温度;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注意保持其尿量的稳定,控制好体内液体的出入量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注意做好患者的血压检测,维持其血压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 3.3对于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防治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在手术之前患者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是此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诱因。所以在手术进行完之后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的拔除其气管插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如果手术后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自身特点以及发病情况使用西地兰等药物进行治疗,维持其血流动力学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其进一步的向恶性心律失常发展。本次研究中出现的1例频发室上速患者在给以经脉注射0.2mg西地兰之后,症状有所好转,其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给以相应的治疗后亦均得到治愈。
总之,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差,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风险很大,也必然导致了高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在对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术后监护的时候,要保持其充分的镇静,必要时用呼吸机帮助其进行通气,加强对患者的肺动脉高压的监护以及呼吸道的管理,并对心律失常的情况充分认识,重视对患者的术后监护,保持细致的态度,再加上周到、科学的护理方法,就可以给患者的顺
利康复提供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涛,李玖军,刘春峰,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11,26(7):542-544.
[2]潘世伟,胡盛寿,许建屏,等.核素肺灌注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4):240-243.
[3]郭加强,吴清玉主编.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607.
[4]陈胜,郭伟,李士亭,等.151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i):79—8o.
作者单位:310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监护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