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比较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比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7 2017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比较 曲金燕 摘要: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了其中3对主人公的婚恋观:林黛玉和伊丽莎白都具备极强的反抗精神。 是理想婚姻的追求者;贾宝玉和达西都不顾家族反对,选择了“知己”式的爱情,是传统婚姻的叛逆者:薛宝钗和简的共 同点是推崇旧式爱情,是传统婚姻的维护者。 关键词:《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东西方婚恋观;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7)07—0069—05 作者简介:曲金燕(1979一),女,蒙古族,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7-04-01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均创作于l8世纪封 凤姐也能很应景地写出“一夜北风紧”这样高远豪气 建社会末期。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都经 的诗句。在众多才女中,林黛玉更是冠盖群芳、出类 历了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剧烈 拔萃,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诗才也做了些许铺垫。比 变革。单从婚恋上讲,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呼声越 如,写她的父亲林如海是前朝的探花.意味着黛玉出 来越高,两国的婚恋观都经历了由保守到开放,由忽 身于诗礼之家、书香门第,在黛玉五六岁的时候, 视人性到尊重个体的重大转变。《红楼梦》和《傲慢与 林如海还请了贾雨村做她的家庭教师,说明她幼年 偏见》中主人公的婚恋观具有极强的相似性。 受到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和很深的文化熏陶。林黛玉 一、林黛玉和伊丽莎白:理想婚姻的追求者 在元春归省时大展身手,她的诗作脱颖而出,无论其 构思还是意境都远在其他众姊妹之上,她所作的《杏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她多情善感、 帘在望》比宝玉“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最能体 聪明灵秀,无奈命运多舛、身世凋零,在与贾宝玉谈 现黛玉诗作才华的是她的《葬花吟》,这首洋洋洒洒 了一场悲悲戚戚、撕心裂肺的恋爱之后便香消玉殒 300余字的古体诗,幽怨哀婉、如泣如诉,将一个孤苦 而悲惨地死去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要比 无依、寄人篱下的妙龄少女的苦闷心思和盘托出,后 林黛玉幸运得多。她的出身虽然不算高贵,但也属于 人评价黛玉是贾府的“诗人”,并不为过。 衣食无忧、小有财富的“乡绅”家庭,她父母双全姊妹 如果说黛玉的才能突出地表现在她的文采上, 众多,更有一个温柔贤淑、颇识大体的知心姐姐与她 那么,伊丽莎白的才华则更为广博宽泛一些,她不仅 形影相伴。二者的出身为她们不同的命运埋下了伏 喜爱读书,而且头脑清醒、理性睿智,处理各种人际 笔:一个整日以泪洗面。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 关系也表现得落落大方、从容不迫。这些素养并非是 里单打独斗,终究落得个“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 一朝一夕形成的,小说中写到伊丽莎白的父亲酷爱读 土掩风流”的悲剧结局:另一个则生性乐观、活泼俏 书,“他这个人,平素只要有本书,就会忘记时间"[1125 ̄ 皮,在一番颇具喜感的误会与纠缠中觅得了才富双 在教育女儿方面,贝内特夫妇虽然没有巨额投资,但 全、风度翩翩的如意郎君。尽管如此,在林黛玉和伊 在培养她们的基本素养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伊丽 丽莎白身上。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她们属于性格 莎白对凯瑟琳夫人说:“跟有些人家比起来,我们家 相近而命运迥异的2个人物,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对我们是有些照顾不周。不过我们姐妹中间,凡是好 (1)才情上的胸有丘壑。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 学的。绝不会没有办法。家里总是鼓励我们好好读 对女性的要求虽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作为 书.也能请到必要的教师。”_1]1 正是这样的家庭氛 贵胄世家的小姐.受“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 围,才孕育了伊丽莎白和简这2个出类拔萃、人见人 的家族大环境影响。她们个个都饱读诗书,精通才 爱的优秀女孩儿。 艺。从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芦雪庵即景联句、桃 除了家庭环境的熏陶。更为重要的还有社会大 花社、凹晶馆即景联诗等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红 环境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产生的年代,是对女子 楼才女”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才华,就连不通文墨的 才艺要求最为苛刻的时期,“为了达到社交的目的, 一69— 人们期望年轻的小姐要精通各种艺术,展现在社交 活动中,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她们受教育的目的是直 刻薄”,既是极度自卑又是极度自尊的表现。在恋爱 中.她多次试探宝玉对自己的真心,既渴望得到热烈 的爱情又在宝玉大胆表白后佯装生气,这是她被爱的 心理得到满足后随之而来的对命运无人做主的担心 与忧虑。在生活中,她十分羡慕宝钗的温和得体,但 又过分在意自己“外姓人”的身份和孤苦无依的身世。 和林黛玉相比,伊丽莎白的敏感就没有经过多 舛命运和身不由己的处境的扭曲,从而显得更为冷 接用来提高自己在夜晚聚会中的价值和重要性。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她们结婚之前的生计。”l2 这种 “生计”包括跳舞、刺绣和花式编织品、针线活、缝制 衣服等等,待在闺中的女子们只有掌握了这些“生 计”,才有可能为自己的将来谋得个好的归宿。所以 我们看到,贝内特家最“富有真知灼见”的三小姐玛 丽.为了弥补自身相貌上的平凡与不足,不惜把一切 本该游戏玩乐的时间都用来苦练技艺,只是她头脑 简单、性格孤僻,苦苦练就的一身“本领”不但没有使 她锦上添花,反而束缚了她的个性,使她丧失了少女 所应有的天真稚气。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才女” 呢?小说中有一段关于“真正完美”的女性的生动辩 静和理智一些。她心思敏锐、善于思考。l:Lk ̄,她从未 谈过恋爱,对男女之情也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她还是 捕捉到了姐姐对宾利的感情与以往的不同。她也能 在短短的几天里准确地判断出尽管宾利小姐抓住一 切机会向达西先生谄媚和献殷勤,但达西则对她并 不感冒且毫无兴趣。女人对爱情的感受生来就是敏 论.宾利小姐说:“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歌唱、美 术、舞蹈以及现代文学,那才配得上这个称号;除此 之外,她的仪表和步态,她的声调,她的谈吐和表情, 都得相当风趣.否则她就不够资格。”宾利小姐的观 锐的,在罗辛森的聚会上,伊丽莎白冷眼观察达西和 他的表妹德布尔小姐,她“丝毫看不出任何相爱的迹 象”,这也是后来凯瑟琳夫人向她兴师问罪时,她能 够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地维护爱情和尊严的信心来 源。伊丽莎白的敏感中闪烁着独立思考的智慧,她能 够超越感性的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 点代表了当时流行的普遍观点,但达西先生的标准 与她不同,在达西的心中,一个女子的胸怀和见识更 为重要.所以音乐、画画之类的才能和一个女子的胸 襟比较起来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伊丽莎白既不懂音 乐也不精通舞蹈,她之所以能吸引孤傲冷静的达西, 完全是因为她的身上有着达西所赏识的“真才实学”, 即热情乐观、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面貌和不卑不亢的 言谈举止。 (2)性格中的敏感自尊。林黛玉的敏感是贾府里 出了名的,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丫鬟红玉 评价“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的“心 细”体现在许多生活琐事上:周瑞家的送宫花.只因 距离远而最后送到潇湘馆,她便当着众人的面冷言 冷语;在贾府看戏,大家将龄官的扮相比做黛玉,这 又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还有当她见到宝钗的金锁、 湘云的麒麟这些没有生命的饰物时,也会不由自主 地联想到是不是要和宝玉的玉配成一对……越是敏 包括自己挚爱的人。比如,她很钦佩和喜爱简,但对 她过分随和、毫无个性的性格也是颇有微词的:“你 通常太容易对人产生好感了。你从来看不出别人的 短处。在你眼里,天下人都是好的,都很可爱。我生平 从没听见你说过别人的坏话。”I1ll。对她一向尊敬的 父亲,伊丽莎白也能抛开主观因素,清醒地感受到: “对于父亲在做丈夫方面的失职行为,伊丽莎白从未 视而不见……这些举动惹得女儿们看不起母亲.真 是太不应该了。”l1 伊丽莎白的智慧就体现在她既 信赖倚重父亲.又能够做到不盲目崇拜:既清楚父亲 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他的缺点和不足。在遇到大 是大非时,她总能够厘清脉络,保持冷静头脑,这一 切都源于她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和对周围人事的透彻 洞察。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 即文章。”伊丽莎白在这方面可谓是与生俱来、无师 自通。 (3)骨子里的孤傲叛逆。林黛玉的前世乃是一株 绛珠仙草,生长于西方灵河的三生石畔.这样的缘起 是别有寓意的。古人常赋予草木以特殊的文化意蕴, 感的人,其自卑心理就越强,自卑和自尊像2个孪生 兄弟,面貌各异却又难以分辨清楚。黛玉第一次进贾 府时,正处于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年龄,可她却“处 处小心,时时在意,恐怕被别人耻笑了去”。天生的秉 性使她过早地束缚了本真的个性,小小的年纪就承载 了太多的不安与忧虑,幼年丧母和寄人篱下的后天 经历又促使她的敏感走向极端和偏激,大多数时候 黛玉的敏感是以“小心眼”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林家 没有衰落凋零,那么就不会和声势显赫的贾府形成 如以梅寓凌寒不屈,以菊寓高尚纯洁。仙草具有高沽 脱俗的涵义,象征不同流合污的心志.林黛玉的性格 即衍生于此。她超凡脱俗、孤芳傲世,在贾府“只有门 前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这样一个污浊环境中,能够 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她和宝玉一样,反对追名 逐禄,蔑视科举仕途。黛玉的叛逆主要体现在对待爱 情上,她不甘于自己孤苦无依的劣势处境,大胆热烈 鲜明强烈的对比;如果黛玉没有在对比中深深地感 受到世态的炎凉和命运的不公,那么她也不会以“小 心眼”的形象呈现在周围人的面前。林黛玉的“尖酸 一地追求真爱。同是大家闺秀,黛玉和宝钗的爱情策略 70— 大不相同。宝钗是典型的封建淑女。她信奉“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模式,采取“外围突击,个个攻 破”的爱情攻略,她自知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所 以尽量疏远、冷淡宝玉,从不主动直接与其联系。可 定信念、牢牢抓住,与凯瑟琳夫人的几次正面交锋,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伊丽莎白骨子里的叛逆精神。 二、贾宝玉和达西:传统婚姻的对抗者 贾宝玉和达西都是女性心目中理想配偶的不二 人选,他们不仅拥有俊朗帅气的外表.还是家族利益 的唯一继承人。此外,还有一点相似之处即在婚姻大 是,她却暗暗地取得了宝玉周围最亲近人的信任和 认可,无论是贾母、王夫人,还是袭人、湘云,无不对 她称颂有加、推崇备至。从故事的结局来看.宝钗的 做法是适应主流、顺势而为的。黛玉则不同,她完全 是另辟蹊径、逆时而行。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受宝 事上都背叛了家族利益,“大逆不道”地选择了门不 当、户不对的“知己之爱”。 (1)性情温顺、怜香惜玉的“好男人”。宝玉和达 玉的影响,读到了《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移性情的 杂书”,这些书不光对她起到了“性启蒙”的作用,还 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坚信张生崔 莺莺、杜丽娘柳梦梅式的爱情存在.时常将自己想象 成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对爱情一任天性、毫不掩饰地 西都具备捕获少女芳心的优秀品质:性情温和、知冷 知热。比如,宝玉对黛玉的关心可谓婆婆妈妈、事无 巨细。第四十五回,宝玉夜里冒雨探望正犯咳疾的黛 玉,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今儿好些?吃了药没 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3]6o9这看似琐碎哕嗦的问 候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牵肠挂肚的关怀。第二十二回, 宝钗生日,众人都看出唱戏的小旦与黛玉颇有几分 相似,但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破了。宝玉“忙把湘 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3]295从这个毫不经意的动作 中,我们看到黛玉在宝玉心中有多么至高无上的地 位,他时刻将黛玉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容许任何人 有一丝一毫的侵犯。如果说宝玉对心上人的关爱与 追求。她对宝玉的爱恋一览无余地体现在日常琐事 之中,小性儿、爱吃醋、嫉妒心强,把任何可能转移宝 玉感情的人都当成情敌,仿佛宝玉就是她一个人的。 她的做法在现代爱情中极为正常,可是在曹雪芹生 活的时代,这样做是有违礼教的.是不被家长所容 的。果然,黛玉的“张扬”引起了王夫人的极度不满. 却又碍于贾母的颜面不好直接冲突.只得借机赶走 了颇有黛玉影子的晴雯。在封建礼法盛行的时代,婚 姻不能无所依附地独立存在,听从家长安排、服从家 族利益的爱情就是“顺时”的,反之就是叛逆的。宝黛 体贴表现在明处.那么达西先生对恋人的爱护则隐 藏于“暗处”,体现得更为真挚深沉一些。整部《傲慢 与偏见》中的故事都是在一片宁静、祥和的环境中缓 缓进行的,其间没有太大的情节高潮和矛盾冲突,只 的两情相悦、自由恋爱没有生存的土壤,结局必然是 走向毁灭。 黛玉的孤傲叛逆在大观园中显得有些另类.伊 丽莎白的骄傲犀利却正对达西的胃口,投其所好。小 有在临近结尾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莉迪亚私奔威克 姆.使得氛围空前紧张起来。这件伤风败俗的事导致 班纳特一家陷入了混乱,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举目无 望时.一位无所不能的“神秘人物”向班纳特家伸出 了援助之手,他不光平息了丑闻。还替未来的“连襟” 说没有明写达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伊丽莎白 的,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能够吸引他的正是伊丽莎 自身上那种桀骜不驯、骄矜挑剔的性格。伊丽莎白那 些看起来极不“淑女”的疯狂举动,为她凭添了几分 谋求了生存之道。将班纳特家解救于危难之中。这位 行事缜密、出手阔绰的“豪侠”就是达西先生,达西先 生默默无闻地所做的一切,无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 魅力,更加深了达西对她的爱慕之情。在《为女权辩 护》中,沃斯通克拉夫特认为妻子如果能丰富自己的 知识、增强自己的体魄。就不需要用楚楚动人的柔弱 姿态来博取丈夫的爱怜。伊丽莎白就是这样的女性, 她不是空洞美貌的花瓶。既不柔弱多情也不令人怜 爱.她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不会为任何人 左右。通常情况下,人更容易被和自己性格相近的人 所吸引,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尤其如此。幸福婚姻的前 提就是要志趣相投。宝玉永远也不会喜欢宝钗就是 因为2个人的志趣相异。一个厌恶鄙视功名富贵,另 一取得伊丽莎白的信赖和青睐。无论是宝玉还是达西, 他们对待爱人都是真心实意、无私奉献的,他们忠于 爱情,有着坚定的爱情信仰,又都是传统婚姻的叛 逆者。所以,二人虽身处不同国度,但却有很强的可 比性。 (2)内心平民的“高富帅”。贾宝玉是《红楼梦》里 “人见人爱”的角色,有着很好的“女人缘”,他不仅受 到黛玉、宝钗等绝美佳人的青睐,就连自命清高的 “槛外人”妙玉也对他情有独钟,这不单是因为宝玉 至高无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紧 个醉心于经济仕途,他们的关系就像2条平行线, 可以走很远但是永无交集。同样.达西先生也不会看 重简,因为她性格太温顺,没有主见、缺乏棱角。伊丽 密相关。宝玉和贾府的其他主子完全不同,他既不像 贾政那样冰冷麻木,也不像王熙凤那样阴狠毒辣,在 众女儿面前他是“作小服低,赔声下气”,为了赔罪, 莎白的叛逆比黛玉更有信心,也更坚决彻底,她真切 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旦发现已经爱上了达西,便坚 一71— 他拿出扇匣子让晴雯撕扇子换她“千金一笑”。平儿 受了委屈,他便把她请到怡红院“理妆”,替她“色色 想得周到”,并且以能“稍尽全心”而怡然自得。他不 做妻子,这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 三、薛宝钗和简:旧式婚姻的维护者 薛宝钗和简在2部小说中的地位相似,她们虽 没有主角的孤标傲世和高逸超群。但是她们性情温 和,与“不食人间烟火”的主角相比更加世俗、更“接 地气”。她们含蓄内敛,绝不锋芒毕露,“性情温吞平 庸,不显山不露水.似没有一个主导的足可‘提纲挈 领’的特征。其实她之锋芒不外露,喜好不显现,感情 不强烈,跟贵族公子小姐们合得来,丫头婆子们也说 她好,不太个别,有一点普通;不太突出,有一点平; 不太尖锐,有一点温;不太好,有那么一点坏;不太超 拔,有一点俗。” 顾主子身份,偷偷溜出贾府,跑去看望在家过年的袭 人 这些在俗人眼里看来,都是有辱贵族少爷身份、 降低尊严的荒谬举止,但宝玉却不以为然、乐此不 疲 只要不是“国贼禄蠹”之流,宝玉都能与之相处得 来,上至北静王水溶、冯紫英,下至戏子蒋玉菡、柳湘 莲.都归属于他的“朋友圈”。用现代话说,宝玉是一 个既拥有“高颜值”又具备亲和力、“高情商”的“高富 帅”.他有着不为时人所理解的民主、平等新思想,史 无前例地真正把女性当人、把下人当人来看。在那样 一个礼教盛行、等级森严的黑暗社会里,这种思想就 像荒草中的鲜花那样显得奇葩和另类,也正是因为 这种超越时代的新思想,才使得宝玉这个人物具备了 无人可比的个人魅力。 达西先生在待人接物、尊重下人方面和宝玉十 (1)中规中矩的“大家闺秀”。毫无疑问,薛宝钗 是整部《红楼梦》里首屈一指的“淑女”典范。所谓“淑 女”,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在封建道德的辞典 里,满足‘三从四德’的要求,符合‘德言工容’的标 准,在‘才’与‘德’的关系中,又遵循‘女子无才便是 德’的原则,这样的女子,是大体可以称作‘封建淑 女’的。”5l宝钗出身皇商贵胄,是“丰年好大雪,珍珠 如土金如铁”的千金大小姐,同是客居,她初到贾府 时就不像黛玉那样拘谨局促,而是毫不费力地融入 到了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分相像,他虽然外表“高冷”,但内心却是温暖甚至狂 热的。在女管家雷诺兹太太眼里,他从小就是一个 “最温和最宽厚的孩子”,“他是天下最好的庄主,最 好的主人……他不像如今的放荡青年,一心只为自 己打算。他的佃户和佣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有人 说他傲慢,可我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傲慢的地方。依 我看,他只是不像其他青年那样夸夸其谈罢了。”_111% 达西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待人诚恳又低调行事,他 既没有因为身份高贵而冷酷无情.也没有因为财产 丰厚而为富不仁。相反,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慷慨仗 义、冷静理智的优雅绅士,他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伪 装自己,也不会因顾及情面而丧失原则。小说中有一 个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可爱”角色。就是同样多金的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 心。便是那些小、r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I  I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训练有素”使得我们不难 推断.她的成长环境与贾府及其相似,亦是一个人口 众多、极尽奢靡的豪门之家。宝钗熟谙封建淑女的道 德规范,安静内敛、温厚平和,懂得自我克制,绝不得 意张扬。她谨言慎行,“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 宾利先生,达西对待宾利可谓关怀备至、关爱有加, 二人虽为异姓。却情同手足,在对待宾利择偶的问题 上,达西能够出于对朋友负责的态度“干预到底”。当 他看出简对宾利“无动于衷”时,便“不择手段”地阻 止这段恋情,后来事情得以澄清,他又努力挽回他们 的恋情,可以说达西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宾利朋 时,白云守拙”_3l】 。小说中,她是众长辈眼里的“好姑 娘”,众姐妹心中的“好姐姐”,众、r鬟VI里的“好主 子”。宝钗的为人,除去几次颇有瑕疵的不当言行遭 人诟病外(如研究者经常提到的金钏跳井事件、“滴 翠亭杨妃戏彩蝶”中的故意“栽赃”事件),几乎是完 美无可挑剔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和薛宝钗一样,也是一个 温柔可人的“好姐姐”,她有惊人的美貌和智慧,从容 坦然、贞静娴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淑女”和“大家 友的职责范畴,直接充当了其“父兄”的角色,这与宾 利姐妹完全出于私心的横加干涉具有本质区别。达 西先生虽然地位尊贵,但依然能够善待出身并不体 面的加德纳夫妇。对待行为放荡的威克姆,他虽心有 不耻却能念及旧情施以援助,这些都是由达西善良 闺秀”,颇有传统儒家所倡导的“君子”风度。与妹妹 伊丽莎白相比,她显得更加稳重沉静.能宽容体贴别 敦厚的性格所决定的。真正有修养的人,不是靠金 钱、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包装出来的,而是靠内心的 安宁和平静滋养出来的,一个心理阴暗、思想龌龊的 人,再怎么掩饰都会暴露其粗俗的灵魂。达西先生内 心平民的最有力表现是他最终克服了自己,战胜了 人,含蓄蕴藉、不张不扬、很有修养,所以很能博得周 围人的好感。在内瑟菲尔德庄园的舞会上.简是最成 功、最吸引人眼球的一位,宾利先生对她一见钟情, 高傲的达西也承认她是“舞厅里仅有的漂亮姑娘”, 就连刁钻刻薄的宾利的姐妹也很看得起她.喜欢和 她交往。如果说伊丽莎白像“远方”一样充满诗意和 姨母,娶了家境一般、与其并不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 一72— 仙气,那么简就是每个人都赖以生活的周围存在。她 和蔼可亲毫无棱角,柔顺谦逊稳重成熟。作者奥斯丁 内,不紧不慢、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婚 姻理想。 并不像曹雪芹那样,有意将薛宝钗和林黛玉塑造成 “双峰并立,二水分流”的对立角色,她笔下的简单独 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这个人物却给读者留下了 《傲慢与偏见》中的简也是谨守封建道德的传统 女性,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衡量,她是“贤妻良母”的 典型代表。正如鲁迅所说:“愚母恶妻是谁也不希望 的。”(《坟・寡妇主义》)“这里说的‘贤妻良母’是指漂 亮,顺从家长意志,遵从‘孝’、‘道’、‘礼’、‘义’。缺乏 无比美好的印象。无论是与妹妹互诉衷肠、倾吐隐 私,还是为家庭遭遇分忧解难、出谋划策,简都给人 以谦和厚道、值得托付的可信赖感,这些正是符合 “淑女”概念中“德”大于“才”的特点的。 (2)“贤妻良母”式的婚姻理想。在对婚姻的追求 鲜明解放色彩的传统女性。”E6]简无疑符合这个定义 的全部特征,她脾气温和、性情柔顺,还有点儿逆来 顺受。在对待爱情上,内向含蓄,不敢表露甚至刻意 隐藏自己的真情,她从一开始就看中了宾利先生.但 是又掩饰着“不会让外人察觉”。遭到爱情的“抛弃” 后,她又假装平静地独自舔舐滴血的伤口,既不恼 怒,也不怨恨,心甘情愿地默默承受着一切。如果把 伊丽莎白比作一朵热情奔放的玫瑰,那么简就像一 枝散发着淡淡幽香的百合,总是那样的安详静谧、宁 静幽雅。简的婚姻理想亦如其人,不求轰轰烈烈、铭 心刻骨,但求平平静静、朴实无华。假如小说能再续 写5年之后的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简婚后的 生活场景:与宾利举案齐眉,安心地相夫教子,在富 丽堂皇的家中养一大群孩子.营造一个无比舒适的 家庭环境,无忧无虑地过着富裕、高雅的生活…… 人类的基本思想感情是相通的,对情仇爱恨的 理解也是相似的。通过以上3对有特色的主人公的 比较。我们看到了18世纪中英婚恋观的大概风貌, 上,薛宝钗与简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恋爱被动,崇尚 传统婚姻。她们矜持内敛、含蓄克制。不会主动追求 心仪的男子,更不会像林黛玉那样公开大胆地恋爱, 甚至连自己真实的情感都要刻意隐藏得很深很深。 薛宝钗在心里是很喜欢贾宝玉的.但是她会采取适 合她婚姻信仰的方式,隐而不露、秘而不宣。最能体 现薛宝钗偷偷喜欢贾宝玉的一次是在宝玉挨打之 后,第一个前去探望的便是薛宝钗,她托着一药丸, 更带着一颗焦灼关切的心,情急之中难免真情流露 说走了嘴:“我们看着,心里也疼。”[3]448她其实真正想 表达的是“我看着。心里也疼。”这让常常自我感觉良 好的宝玉受宠若惊,不由得浮想联翩……宝钗虽然 不像黛玉那样以“知心恋人”的方式与宝玉相处,但 是她却一直悄悄地扮演着一个“贤妻”的角色。她明 知道宝玉最烦别人要他学习上进.依然一遇到合适 的机会便劝说不止.这份殷勤显然是和她平日里“不 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行事风格背道而 驰的。因为在宝钗的潜意识里,她早就将宝玉视为自 己未来的“夫君”.“贤妻”对“夫君”的规劝本就是苦 一它们大致相同,同中有异,共同诠释了人类对爱情这 美好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 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宝钗有着传统的婚姻理想,她 深信经济仕途之道.认为一个男人就应当努力上进, 求取功名;一个女人就应该贤德温厚,本本分分。宝 [2]玛吉・莱恩.简・奥斯汀的世界[M].郭静,译.海口:海南出版 社,2004:86.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4]张文珍.论薛宝钗的“俗”[J].红楼梦学刊,2003(3). [5]李受珉.封建“淑女”的理想化与世俗化:以燕梦卿、林黛玉、 薛宝钗的悲剧命运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01(3). 【6]王兆胜.贤妻良母:一个古典的审美文化模式[J】.文学评论, 1989(6). 钗也看过《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移人性情”的“闲 书”.但是,根深蒂固的道德信仰很自然地就将这类 书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彻底屏蔽了。宝钗绝不会像黛 玉那样不顾一切地疯狂恋爱,也不会因为爱情做出 一些超越礼法、丧失理智的事情。她将自己的情感和 行为都恰到好处地控制在封建礼教所容许的范围之 (编辑:文汝) 一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