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CHINASCIENCEA№TECHNOLOGyINFORMATIONOct.201013(3I10.3∞9/j.issn.1001-8972.2010.19.078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的对策研究中俄边境小额贸易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新疆四个与俄有共同边境线的省区。据中国海关统计,截至2006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69.8亿美元,占全国边贸额43.2%。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级别低已经成为中俄边贸难以阔步前进的结构性障碍,其严重性不可低估。第四,“灰色清关”后患无穷。近年来,饿罗斯警方多次针对中国商品采取“查抄”行动,“灰色清关”是其罪魁祸首,但至今双方未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减半征收政策等。同时要完善边境贸易的政策环境。第四,与国际接轨,建立银行结算、仲裁和出口信保机制。简化贷款手续,适度增加信贷投入,支持边贸发展;对业绩、信誉好的企业降低开证保证金比例、提高预付货款额度,鼓励企业做大边贸;针对边境外}【:黑市问题,可以调整银行现钞买入卖出价格,并允许商业银行在规定范围内浮动,以此打击外汇黑市,规范边境外汇市场秩序。其次,尽快完善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机制。中俄两国间的本币结算业务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别是人民币的结算镀能够有效提高,必须加强双边合作,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中俄银行共同保障基金,降低双方商业银行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所产生的非经营性汇率风险。同时,中国应选择某些信誉好、实力雄厚、有可靠的大银行,建立与扩展业务关系。同时要加大口岸建设力度,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口岸通关电子化、信息化的进程,打造中俄边贸的规范、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以达到国际化标准。第五,鼓励民间商会及执法机构合法的发展和发挥作用。中国加入WTO后,贸促会等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职能日益加强。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从事对俄边贸、开拓俄罗斯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灵活性以及其市场敏感度高的优势。那么这些机构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外交态势的研究和跟踪,加强对俄罗斯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的研究,加强对俄罗斯经贸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我们的执法机构肩负着维护边贸市场秩序的重任.不仅要切实保护在中国境内合法商人的乖IJ益,还应该加强与俄罗斯执法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联手严厉打击境外边贸市场的各种5巳罪现象,从而为中俄双方边贸有序、正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营造安全的经商氛下转第174-页》≯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r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持续回升的饿罗斯经济,为中饿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近两年来,随着中饿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俄经贸合作网转引《远东经贸导报))的统计资料,2006年上半年,两围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48.研己美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26.8%。由此可见,中俄边境贸易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对稳定边疆、加强民族间的沟通、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二.建议通过分析两国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先提出以下建议,使其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叮持续发展。第一,应当建立中饿贸易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中介服务。当前,两国贸易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缺乏,有关双边贸易的法规、制度披露机制极不健全,中介组织匮乏,严重影响双边贸易的规模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应尽早建立中俄贸易信息网络系统,强化两国贸易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开辟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服务,实施现代营销方式,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体系,延长国际联运线路,使中俄双边贸易向两圉纵深的腹地进军,将中俄贸易关系切实推向战略的高度。第二,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T作效能。政府应该在保护本国贸易丰体获得比较利益的过程中,不断转换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地方政府间则应该交往频繁,提升相瓦信任度,积极谋求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各省份的相关部门与饿方的对1:1部门也要加强联系。业务量大的部门应该建立相互间协调机制。使得彼此间成为朋友,培养良好的公共关系。第三,完善相关边贸法律政策,健全边贸监督管理机制。用活用好现行边境贸易政策。适当调整现行边境贸易政策。参照国际惯例,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做以下调整:根据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和边境地区的发展实际,对边境贸易分类指导,实行中央与边境地方共同管理,充分发挥边境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继续实行边境贸易进1:1关税和进IZl环节税按法定税率一.存在的问题两国边境贸易由于历史的沿革,从而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双方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因素。第一,边境地区对俄贸易后劲不足。长期以来,沿边地区对俄罗斯出ICl的产品中,本地产品不到25%.绝大多数产品出1:1的货源都是从内地组织的。沿边地区没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建寺起自己的产品生产基础,特别是没有推出自己的名优产品,除了少数几个拳头产品外,大多数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差,对俄贸易缺乏坚实的生产基础,后劲严重不足。第二,通商“瓶颈”制约边境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在本币结算、商务纠纷仲裁、保险制度等方面存在已久的“瓶颈”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边贸的正常开展。第三,贸易结构。三低”状态影响贸易潜力的发挥。现在,贸易丰体层次低、贸易商品附加值低、经贸合作领域万方数据一170一现代服务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INFOflMATIONOct.2010高资源配置的可靠性,合理布局电源,优化电源结构,因地制宜地在负荷中心配置一定容量的支撑性电源。(2)从有利于抗灾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电源接入方案的合理性,优化电源接人系统方案。电源接入考虑分层分区的原则,并适应电网解列运行后分区电网安全供电的需要。远距离送电或对主网有支撑作用的电源优先接入最高电压等级,大型电源基地要分散接入系统;近区供电电源应接入区内供电电压等级;并应具备一定容量的电源规模接入220kV和llOkV电压等级。(3)加强负荷中心公共保安电源建设。公共保安电源丰要是为了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等重要负荷的用电。各地区公共保安电源宜以llOkV和220kV电源为主,主要保证地区政府机关、指挥中心、重要铁路、机场,通信枢纽、最基本居民用电等重要负荷电力需求。保安电源应该具备主网解列后孤网运行能力和黑启动能力。(4)加强和优化电网结构,提高重要线路的设防标准,提高电网抗灾能力。电网规划和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主干网架和重要输电通道的建设,同时注重受端电网和配电网的建设,建设多环形或双环形、多回或双l旦1链式、环形等网络结构,构建坚强、合理、完善的电网结构;二是对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重要网架、重点用户配电线路等重要电力设施,或对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和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提高设防标准,规划建设加强型线路。(5)加强省区间的周边联网及省内/省际地区电网之间的瓦联,增强各级范围电网间相互支援的能力,提高电网抗灾能力和电力供应的保障水平。对于已经形成的地区电网间的联络线,在电网高、低压电磁环网解环方案中宜保留特殊运行方式下恢复合环、相瓦支援的灵活性。为适当控制同步系统的规模,保障电网安全,降低电网安全风险,以相互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为目的的周边联网,联网方式宜考虑交流弱联网方式或直流背靠背联网方式。(6)构建重要城市和负荷中心的保安电网,提高电网抗灾能力。以保重要城市、负荷中心重要负荷供电为目的,在现有及规划网架基础上构建保安电网,确保当电力系统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甚至战争破坏,主干电网严重损坏而不能进行电力输送时,仍能提供保障人们最基本生活要求的电能。需强调的是,保安电网并非独立于供电电网之外的孤立电网,大部分保安电网应与供电电网共用,规划建设保安电网应主要考虑对供电电网的利用和改造。,44土接第170页i围。第六,继续更大规模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结构的边贸。从长远来看,如果边境地方仪限于单纯的一般贸易,势必使边境贸易的发展缺乏稳定的基础,且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边境地区应该转变经贸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从单一的易货贸易转向易货、现汇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经贸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结合边境地区劳动力优势,进行合作开发生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犁产业,创造出拳头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捉高产品竞争力,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起到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要改善边境贸易结构,深化边境地区外贸企业改革,扩大赋予企业进出II经营权的范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改善边境贸易的经营主体结构。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扶持建立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出IZl产品基地。通过培育高新技术贸易产品,可以带动相关研发和制造行业的发展.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带动边境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由于中俄双边贸易存在巨大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中俄长线接壤的优势,依照国际惯例,积极创建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和边民互市区势在必行。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创建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和边民互市区方面达成不少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进展不快,尤其是俄方反应迟缓。为了中俄两国的长远利益,我国政府应在创建卜述区域中采取更为积极姿态迈出突破性的步伐。另外,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与俄方共同建立贸易综合体,尽早结束。边贸无边”的粗放型管理状态。第七,加大对俄方的宣传力度。建立边境贸易大通道。结合边境地方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建立。边境贸易大通道”,即包括物资流,人员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在内的大通道。通过大通道把边境地方的商品推出去,到国外搞精品陈列和推销,促进双边经贸交流。加强各层次的双边交流,提高中俄贸易互信程度。促进双方人员往来,更多地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发展旅游,以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两国政府要为此进一步创造条件,给双方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指导和服务。4.结束语人们对电力抗灾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深入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有必要优先开展研究:首先,需建立电力抗灾能力评估体系。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电力抗灾指标体系,难以对一个系统的抗灾能力提出量化的指标,也就很难明确抗灾需努力的方向;其次,是基于民生保障电力供应系统内涵研究,对于灾害情况下电力系统的职能与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也就很难建设具体的抗灾系统;此外,对于抗灾的政策支持研究也有待深入。》考文献一一”挪《r“≯“…”_…镄[1]徐国新.夏清.康重庆.抗灾型电网规划模式与模型[J3.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54(5):17—21.【2】杨方,孙荣富,程林,孙元章.基于恶劣气候条件的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55(21):12—18.[5】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20号文)【4】胡毅.大面积冰灾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电压技术.2008,54(2):21219.5—【5】李强。王皑,吕建平.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的探讨[J】.山西电力.2010,4:1_4.裕者简介1余欣梅(197.一.蕊8一).女.浙江衢州人.工学博士.注册咨询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就职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分析工作。万方数据-1'74一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的对策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陶俊
中国科技信息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1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kjxx20101907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