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讨
作者:钟华英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5期
摘 要:对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较多数学题目都有标准答案,对错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界限。此种十分单一的数学答案,使得学生们并没有进行发散思维的机会,长期以往,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的灵活发展。本文基于数学教学经验,对开放题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题 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视线总停留于学生是否会解答某类题之中,所以常会设计一些固定化、模式化的数学题目,只要求学生能顺利解答这些题目即可。而开放性题目的教学则完全不同,此类教学内容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限制,学生可以非常充分的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解题思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就凸显出了教学的死板性与僵硬性特点,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甚至是人生之路的顺利推进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想要彻底改变此种教学现状,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与多变,就需要加强对开放题教学的重视度,以此来为学生的顺利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特点及类型
开放题与主流性的数学题是不同的,开放题具有极强的“不确定”色彩,不能确定题目中所出示的条件是否完整有用,不能确定题目的答案是否唯一,也不能确定该题目是否有解等,针对这几个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将小学数学开放题分为以下两类。 1.题干条件过多或过少
对于开放题而言,题干条件可以过多也可以过少,并没有明确性的要求,但遇到不同题干条件的应用题时,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补充或者谨慎筛选。
例1:学校有1号和2号两个操场,1号操场有80个人在做运动, 。请问2号操场有多少人在做运动?(请学生们进行思考,在横线处补充条件,让其成为一道具有计算特质的题目。)此种题目很明显就是条件不足的开放题,学生需要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来补充条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来对此题进行解答。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发现学生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补充条件:①2号操场运动人数是1号操场的1/2;②2号操场运动人数比1号操场的2倍还多15人;③2号操场的运动人数是1号操场的2倍等。
例2:从0,2,4,6,8,10,16,18,20中选择相应的数字填于下面的括号中,不能重复使用,请问如何才能够成立呢?()+()=()-()=()+()。此道题很明显就是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多的开放题,所以想要符合具体的解题要求,就必须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实验,这样才能谨慎的选择出正确的数字。 2.题目的答案不确定
题目答案不确定的开放性题目,其实就是指一题多解,此类题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相信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散思维机会,还能够彻底从思维定式中走出来,使学生从小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并总结出多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3:小明家距离超市150米,电影院距离超市350米,请问小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是多少?此题目就是一种无答案的数学题,是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的最佳方式,因为题目中对于三个地址的具体方位都没有明确的表明,所以解题思路比较灵活,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假如小明家与电影院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其位置就是分别位于超市的两侧,所以小明家与电影院的距离就是直接用150+350=500(米);②假如小明家与电影院处于同一直线上,有同时在超市的一侧,那么两者的距离就更加的近,就是利用350-150=200(米);③假如小明家与电影院并不处于同一直线上,那么两者的距离并无法算出最为确切的结果,但是可以知道两者的必然是大于200米,并且小于500米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题时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近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题的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想要将开放题对于学生思维及发展等的作用发挥出来,设计时就必须要关注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低进高走原则。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考卷而言,一般最后一题都是开放题,由于此类题目的难度,使得学生对其较为恐惧。所以,试卷中设计开放题,需要坚持低开高走、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如此一来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自信,又能够将开放题的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第二,紧贴教材。小学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要设置开放题教学板块,其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设计时必须要紧贴教材。第三,合理进行主辅定位。简单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其次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之中,需以传统题目为主,开放题为辅,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能从小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得以共同性的发展。对此,老师需要加强对开放题教学的研究,促使数学教学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庆.在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陈爱兰.巧设“开放”式习题培养思维创造性——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上),2017(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