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刊(总第97 汹 教育 代札 教育前沿 浅谈勤工俭学 河北省易县牛岗中心小学农村支教已四年多了,对学校、村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无意问和村里的乡亲们聊天时,听他们提到,现在的小学生指 使不动,越来越懒,消费却越来越高,真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 李承凯 4、环境因素。社会上、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望子成 龙”、“跳农门”思潮。加之搬迁到城镇的农村小学生逐年增 多,由于劳动内容、场所减少,劳动习惯养成更差,极少参加 我也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大致如下: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都用在哪些方面? 2、你喜欢劳动吗?今后愿意当一位农民吗? 3、你是否经常自己洗鞋袜、衣服,自己叠被子、铺床、 扫地呢 4、你会择菜、烧饭、洗碗吗 5、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干农活吗 通过调查统计,我发现如下几种令^担忧的趋势:学生对 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愿劳动、好吃懒做的现象在一些学生 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小学生劳动 习惯养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发展,而是相反;农村小学生对各 类劳动参与率低,且参加情况差异大,越是辛苦花力气的劳动, 参与率越低,坚持参加自理劳动不足1/3,经常参加家务劳动 只有20%.25%,能经常参加简单生产劳动的只有10%.15%。 我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无必要搞勤工俭学,已 成为—个新的课题。有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 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 学没有必要。随着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一部分学 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观念日益淡薄,出现轻视体力 劳动和蔑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家庭过分溺爱,滋长了学生的 “娇、骄”二气,劳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 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 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 列化。”由此看来,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勤工俭学之路,通过开 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 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养成自理、自立和动手 创造的习惯,懂得劳动的价值,初步培养协作能力,以及热爱 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势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小学生“好逸恶劳”和 “高消费”呢?通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个方面: l、学生因素。目前学生中大都是独生子女,且留守子女 偏多。由于几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他们不需要动手,大多依 赖于长辈的关爱,缺乏进取精神,加之学习和社会活动任务日 趋加重,体力劳动越减越少。因此,独立能力差,劳动观念淡 漠,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2、家长因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足够了, 劳动可以由他们来替代;有的认为孩子做的活不中看,浪费时 间,长大后必定会做的,现在由家长来做算了;还有的家庭几 个大人照管—个孩子,大人自己也没事干,还是由大人来做算 了。由于过分关爱孩子,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 养,包办有余,放手不足。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孩子懒惰、依 赖、奢侈等不良品质日渐突出。 3、学校因素。学校对于劳动教育宣传、领导力度不够, 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劳动课虽按计划 编排,但缺少全面考虑,忽视学生劳动观点的形成、劳动意识 的增强、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等素质的培养;教 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一,参差不齐。有些规定的劳动时间被 挤占,有些劳动技术课时被语、数、英教师“挪用”。 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基本不参加。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学校又应该做些 什么呢?经过多方请教,仔细查阅,认真研究,我认为可以从 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重引导。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 本”的教学观念、将劳动观点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与知识传授 技能相结合。在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其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身 心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学段,从 小学一年级开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一一公益劳 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 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 中。 2、日常生活重自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倡导学生“自 我服务”,即把劳动当成一种责任,为同学、为自己服务的责 任,牢固树立“劳动是生活的必需”的观念。比如打扫清洁卫 生,以前搞清洁卫生是突击式的,现在却是经常性的;以前, 教室脏了才打扫,领导检查了才突击,现在随时保持教室整洁、 窗明几净。学生把打扫卫生变成了服务性、富有人情味的劳动 保沽。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早晨抢着早到校,一到校 就开展打扫卫生活动,每天还有卫生监督员,做好记录和评比; 每天上学以后。只要发现纸屑、垃圾,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 圾池,那么,学生的“勤俭”意识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 发芽了。在学校环境管理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天 的环境卫生的打扫、管理都由学生自己承担。勤劳,成为一种 习惯,养成教育也会收到明显成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根据农村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趣味型”、“知识型”和“艰苦型”相结合 的劳动竞赛。例如,举行穿衣服、系鞋带、洗手绢、洗衣服、 穿针线、钉纽扣、包书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赛;还开展一些 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劳动竞赛。同时,评选出一 批劳动小能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变 被动劳动为自觉劳动,又有利于坚强毅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 生动脑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劳动教 育发展。 这样,我们学校不仅改善了育人环境,改变了小学生的劳 动态度,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我们每一名教师在劳 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搞好勤工俭学势在必行、是不无裨益 的! E—Ma i I:83836545@1 63.com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