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下第六七章复习

七下第六七章复习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六、七章节的教学设计

单位 学科 教学 目标 13中学 班级 初一年级 教师 李曼丽 2012年4月18日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知识和技能 第六、七章各节主要的基础知识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的几个方面,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一个国家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 重点:第六、七章各节的基本知识点。 难点:总结了解一个大洲、一个国家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多媒体课件梳理知识框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知识 体系 梳理 教师活动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距离最长。 2、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教师络,看书进行补充,将相关知识记忆,理解,重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1、世界第一大洲: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列出的知识脉3、河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或高原,呈(放射)状流向点知识画在书四周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上。 4、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 候具有(复杂多样 )(大陆性气候广布)和(季风气候显著) 的特点。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六)个, 人口稠密地区是:东亚、东南亚、南亚。 2、多样的地域文化:古文明发祥地;文化特点,产生背景。 3、经济发展差异:各国差异大,较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 韩国、以色列,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 三、日本: 日本、东南亚、1、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 )西北部的岛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2、自然环境: 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学习有规律,都是从位(1)地形特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富置,自然环境和士山 )是最高峰。 人文环境等方(2)气候类型:属(温带季风 )和(亚热带季风 )气候,面进行了解,学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3、经济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原料、燃料,生总结时,注重(3)多火山和地震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掌握方法。 出口工业成品。特点:对外依赖严重。 四、东南亚: 1、地理位置:地处(亚洲 )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之间的“十字路口”。 2、自然环境: 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气候类型: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多山,多火山(印度尼西亚为“火山国”)大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经济特点: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4、人口:居民多为(黄色人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的集中分布区。 五、印度: 1、地理位置: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较为平坦,高原、平原面积广大。 (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雨旱两季。 3、经济特点:农业——绿色革命实现粮食自给有余。 工业——在高科技领域:计算机软件,原子能,航天等领域有一定成就。 六、俄罗斯: 1、地理位置:地处(中高纬度)地区,跨(北温带)和(北寒带)。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 )气候为主,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3)河湖: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伏尔加”,欧洲第一长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3、经济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 典型 例题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 A.白令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 ) 学生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将并且通过多角度的练习,思考进一步深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知识进行巩固,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4.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 ( ) A.西亚 B.东亚 C.中亚 D.北亚 5.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6.人口在1亿以上,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是 ( ) A.日本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巴基斯坦 7.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 ) A.东北平原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华北平原 8.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亚洲高的两个大洲是 ( ) A.大洋洲和非洲 B.拉丁美洲和非洲 C.北美洲和非洲 D.大洋洲和欧洲 9.关于亚洲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 欧洲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以平原为主 C 亚洲地势中部低,四周高,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D 欧洲地形以山地为主 10.日本工业产品的最大输出地 ( ) A.亚洲 B.西欧 C.美国 D.澳大利亚 11.日本渔业发达,附近海域为著名渔场的是 (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本州岛 D.四国岛 12.下列关于日本首都东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B.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C.是日本最大的城市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3.著名的“吴哥窟”位于 ( ) A.越南 B.泰国 C.缅甸 D.柬埔寨 14.世界上椰子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分别是( ) A.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D.菲律宾、泰国 15.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南亚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B.东南亚各国居民多信仰佛教 C.东南亚人的主食是大米 D.东南亚地区最大城市是加尔各答 16.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 A.棉花、茶叶、黄麻 B.椰子、蕉麻、棉花 C.茶叶、天然橡胶、油棕 D.黄麻、油棕、椰子 17.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18.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B.俄罗斯的气候以温带湿润气候为主 C.俄罗斯西南面的黑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D.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19.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 (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东欧平原 C.乌拉尔地区 D.高加索地区 20.下列关于俄罗斯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乌拉尔山和叶尼塞河之间 B.东欧平原位于乌拉尔山和叶尼塞河之间 C.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和叶尼塞河之间 D.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和勒拿河之间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号, 错误的画“×”。 1.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季风气候显著。 ( ) 2.亚洲人口众多,其中东亚、南亚和西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 ) 3.冬季,亚洲大陆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它是从西伯利亚的低压中心吹响太平洋的。( ) 4.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 ) 5.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以船为交通工具。 ( ) 6.亚洲的三大文明发源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 )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第六、七章的章节习题。 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梳理知识框架和配套习题。 教学反思:

一、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1、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和缺漏点,实现知识的纵向系统化和网络化。

2、把握地理知识、地理要素的联系。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注意挖掘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间的横向联系和影响,如亚洲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等。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融会贯通会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3、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读图、绘图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比例大,且形式灵活多变,是地理复习的重中之重。读图、识图、用图、绘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只注意掌握课本的文字内容,而地理空间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差,不懂得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地理位置不明确,张冠李戴,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因此,要加强读图、绘图、识图训练。

二、联系实际,增强应用。 平时生活中应多动脑,勤思考,善于从地理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