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jī jī]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吹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街场
[1]在诗歌前两节中,诗人通过_______春风这些景物,来表现母爱__________的特点。
2.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 追黄蝶, 。
[1]补全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
________图。其中“____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3. 阅读繁星(一三一),回答问题。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3]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阅读。
1 / 8
春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①, 二月初惊②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③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①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②惊:新奇,惊讶。 ③故:故意。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①醉②春烟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①拂堤杨柳: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 ②醉:迷醉,陶醉。
③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1]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1)《春雪》中,选用了______、______这两种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诗中一个“惊”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2)《村居》写诗人__________________时见到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特点。“忙趁东风放纸鸢”表现了儿童______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
(3)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天,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完成表格。 比较的内容 《春雪》 《村居》 地点 庭院 ___ 时间 ___ 盛春 天气 ___ 2 / 8
晴天
表达的情感 ___ ____ [2]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写出其中两句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绿叶 刘湛秋
朦胧中一个个虚点, 芊毛与脉络那样纤细。 在春天的调色板上, 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 幼儿微弱的呼吸, 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 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风是它永恒的保姆, 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 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1]写出绿叶的生长过程。(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森林交响曲。 [2]诗中最能反映主题的一句是( ) A.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B.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C.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D.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小节中诗人把春天的雨水孕育了绿叶的萌芽说成是“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______)
(2)“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 / 8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7. 阅读理解。
雨中的树林 金波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 高兴), 你还会发现很多(奇怪 新奇)的
事情。
(透明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树叶上, 蜘蛛吐丝给你穿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 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
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
刺猬扎满了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 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选自《我寄给你一粒种子》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在括号中恰当的词语下画“√” [2]照样子,写句子。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 。
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画“ ”的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真好,因为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一定有不少感慨,用你的笔将它尽情地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检测台。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8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A. 梅和雪 B. 梅和诗 C. 雪和诗 D. 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外比较阅读。
雪梅 [宋]卢钺
梅雪_____未肯降,骚人阁笔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①凌寒:冒着严寒。②遥:远远地。③知:知道。④为(wèi):因为。⑤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1]读《雪梅》完成下面练习。 (1)把《雪梅》这首诗补充完整。
(2)在诗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明了梅雪争春,谁也不肯相让。而诗人也无法评判,这是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______,雪没有梅______。
[2]读《梅花》,完成下面练习。
(1)“________”一词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________”一词说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2)诗人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这两首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赞颂了梅花的洁白与清香。
B. 卢钺写道“梅雪争春”,王安石写道“独自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C. 《梅花》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D. 《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要谦虚礼让,和睦相处。
5 / 8
10. 阅读理解。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①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②蚕桑又插田。
注:①子规:鸟名,杜鹃鸟。②才了:刚刚结束。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首句写动景,有绿原有白川,一“绿”一“白”,色彩明丽。(_____) (2)第二句写静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不时有几声杜鹃鸟的叫声传来。(_____)
(3)第三句中“闲人少”体现了农历四月人们的繁忙。(______) (4)末句的“才”“又”两字展现了忙的气氛、忙的节奏。(______) [2]读了后两句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表达的意思与之相似的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外阅读。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忆江南(其二)》描写的是 季的美景,可以从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忆江南(其三)》写出了苏州之美,可以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 [2]这两首词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别董大① [唐] 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⑤, 天下谁人⑥回不识君?
(注释)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已: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
6 / 8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__送别________时写的诗,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诗人用“___________”来宽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哀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劝说你的朋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送别诗句呢?请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古诗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辛弃疾,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________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许多词都抒发了他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的宏伟志愿,如《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以下汉字读音错误的是( )
A.清平乐yuè B.翁媪 wēn C.锄豆chú D.莲蓬 lián
[3]“最喜小儿亡赖”,你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这个“小儿”的顽皮?(______)
[4]“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14.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组词(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 )。 A. 今山西省山西村 B. 今浙江绍兴 C. 今浙江杭州
[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并答题。
题西林壁
7 /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题:_________ 缘: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5]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___。全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金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第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第二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_) A.朝霞映照下的白桦 B.白桦的气质美
[2]“玉立”一词体现出了白桦的__________,“灿灿的金晖”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
[3]“徜徉”一词可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的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_____”字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
[4]在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