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

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姜堰区东方巴黎城小学

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发展环境,深化拓展“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实践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贴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实际的原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同时为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档次,实现学校的培养学生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特此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教育活动。

二、主要目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培养未成年人自理自立、懂礼知节行为习惯。

三、规范要求

(一)待人接物要求:

1、对待老师要谦恭有礼,多和老师交流、谈心,虚心求教,积极进取;不顶撞长辈,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助友爱;尊重服务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

2、在个人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不放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3、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遇到问题多看多想多问,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

4、学会接人待物,在校内遇见客人行礼问好,主动让路,退往一旁,让客人先行。

(二)仪容仪表:

1、衣着整齐、干净。在校期间穿校服,佩戴胸卡。不在校服、胸卡上乱涂乱画,不穿奇装异服;

2、禁止学生染发、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留披肩发。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不带MP3(MP4),不带通讯工具进校园。

(三)举止行为: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校园内道路、楼内行走漫步轻声、右侧行走,不打闹,不拥挤,不推搡,不大声喧哗;不购买校外小商贩的商品和不洁净食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手中有垃圾知道扔到垃圾桶里,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爱护桌椅及教室内的电教设备,节约水电。

2、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坐姿端正,认真听讲,记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2

3、遵守社会公德。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秩序。

4、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

(四)谈吐

1、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谈吐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口吐污言秽语,不开过分玩笑,不给同学起绰号。

2、在公共场所,谈吐文雅,音量适度,不打扰他人。

(五)生活自理能力

学会自己洗衣服、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做一个有自理能力的人。

各部门、各年级组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落实“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切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巴黎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2年9月1日

姜堰区东方巴黎城小学

3

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及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活动总结

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市文明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我校开展“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具体工作:

1.在学校与家庭中,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家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强生活体验,掌握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与方法。

3.坚持工作创新。不断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措施、考评机制,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一)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1.一、二、三年级:

(1)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

(2)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自觉遵守交规,上学、放学路上注意安全。

(4)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4

2.四、五、六年级:

(1)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和亲友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生活的快乐。

(2)懂得心中有他人、尊老敬老,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3)懂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公民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学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肯德基与中华传统美食”调查活动、《孝女绳》的故事及其思考、宽容是铸造美德的基石——钱丢了以后、实践活动:三个宝盒、画张“上学路线图”、算算自己的零用钱、给垃圾找个家、班队会:勤俭节约从“一”做起、勤俭牢记心中、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等等活动。

(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基本的生活能力。

加强与社区联动,制定了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长标准。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楼道小卫士、“当一天社区主任、卫生监督员”、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文艺义演、社区义务劳动、管理社区“爱心超市”等公益活动,传递文明、传递温暖,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与家长联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1.文明认真组织家长学校,做好培训工作,明确家长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职责和任务,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5

2.开展“日行一孝”、“家庭冠礼”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号召学生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都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

巴黎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3年6月20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