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5044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8.09.07
(21)申请号 201710103311.4(22)申请日 2017.02.24
(71)申请人 武汉普赛特膜技术循环利用有限公
司
地址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湖北
工业大学北区(72)发明人 万端极 吴正奇 徐国念 李猷
余攀 项荩仪 刘一萱 蒋园园 (51)Int.Cl.
C11B 1/00(2006.01)C11B 1/04(2006.01)C11B 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应用磷脂酶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通过去皮、粉碎、酶解、离心、精炼等工序提取油莎豆油。其去皮工序中在浸烫水浴时添加一定量的Na2SO3,有助于去除油莎豆的外皮,减少浆液中的纤维含量,并使其内源酶失活。其酶解工序中先后加入α-淀粉酶、磷脂酶及蛋白酶,分阶段进行酶解,特别是加入一定量的磷脂酶,是为了转化油莎豆中的非水化磷脂,可提高油脂得率,并可减少后续水化脱胶步骤,仅通过碱炼脱酸、脱水即可实现油莎豆油的精炼纯化。
CN 108504442 ACN 108504442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应用磷脂酶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a、去皮:将新鲜采集的油莎豆置于80~95℃的水浴中浸烫10~30min,水浴中添加一定量的Na2SO3,浸烫结束后经清水搓洗,去除油莎豆表皮及其吸附的Na2SO3,得到光滑、干净、中性的油莎豆果;
b、粉碎:将a步骤中得到的光滑、干净、中性油莎豆果添加入占其重量5~8倍的清水中,依次经砂盘磨和胶体磨粉碎,得到颗粒大小为微米级的油莎豆浆液;
c、酶解:将b步骤得到的浆液升温至80~95℃,调整pH为6.0~7.0的条件下加入占油莎豆重量的0.1~0.2%的α-淀粉酶,酶解1~2h,淀粉酶酶解完成后将浆液的温度降低到40~50℃,加入一定量的磷脂酶,酶解2~4h,磷脂酶酶解完成后加入占油莎豆重量0.5~1.0%的蛋白酶,调pH为8.0~9.0,在温度50~60℃下,酶解2~4h;
d、离心:将c步骤中得到的酶解液,调pH至4.0~5.0后进行卧螺离心机离心,所得液体相再经碟片离心机离心,所得轻液即为毛油;
e、精炼:将d步骤中得到的毛油,经过碱炼脱酸、脱水后得到精炼油莎豆油,油莎豆油的得率可达到80~8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磷脂酶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 水浴中添加Na2SO3,是为了有效去除油莎豆的外皮,减少浆液中的纤维含量,并使其内源酶失活,添加的Na2SO3占油莎豆重量的0.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磷脂酶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 在淀粉酶酶解完成后加入磷脂酶酶解,是借助磷脂酶的作用转化油莎豆中的非水化磷脂,以提高油脂得率并减少后续水化脱胶步骤,仅通过碱炼脱酸、脱水即可实现油莎豆油的精炼纯化,添加的磷脂酶占油莎豆重量的0.5~1.0%。
2
CN 108504442 A
说 明 书
一种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
1/3页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莎豆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涉及一种应用磷脂酶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0002]油莎豆为莎草科一年生植物,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经济型作物,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Kg,干豆500kg,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油莎豆油脂含量高达35%左右,油莎豆油脂品质极好,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可与目前品质最好的橄榄油和杏仁油相媲美。[0003]油莎豆油的提取工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压榨提取方法,另一种是浸出提取方法。物理压榨法能够最大程度保持油莎豆油里的各种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但是工艺十分繁琐,而且压榨工艺出油率不高,提取过程中物料还会因其高温过程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使油脂的颜色加深, 油品品相不好。浸出加工工艺用有机溶剂浸出,出油率比物理压榨法高,但是溶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同时成品油中总会残留微量的溶剂,影响消费者的健康。[0004]经查询近些年来的相关科技文献,陆续介绍了一些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在已公布的国家发明专利CN102311867A,“一种水酶法-冻融耦合技术提取油莎豆油的方法” 申请文件中,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复合提取油莎豆油, 为了克服水酶法提油率较低的缺陷,该申请文件提出在酶解完成后,将酶解液置放于-30℃的超低温冰箱中30min,之后在室温下融解,再离心制备毛油。此方案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由于水酶法无法去除油脂中的非水化磷脂,所得毛油在进行脱胶精炼时,工艺过程复杂,无法体现水酶法的先进性;二是提供-30℃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能源,室温融冻需要时间等待,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推高了成本,难以实施。发明内容[0005]为了克服上述工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了磷脂酶的水酶法方案进行油莎豆油提取。[0006]在油料种子细胞内部,油脂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由内质网酶负责合成。当在内质网双层膜小叶间油质蛋白位点处聚集的油脂达到一定量后,这些油脂将以球状经出芽进入细胞质。此时每个油脂球表面由单层磷脂膜构成,其上镶嵌有油质蛋白和一些其他蛋白质。其中油质蛋白具有图钉状结构,其轴干部分由疏水氨基酸构成,头部则是两亲性结构。在水相环境下,油球单层磷脂膜中的水化磷脂可通过分散于水中而去除,而利用磷脂酶的作用,非水化磷脂将被水解成溶血性磷脂,溶血性磷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也可以利用水化方法去除。再加上结合蛋白酶的作用水解去除固定单层磷脂膜的蛋白质,以及淀粉酶液化油莎豆中的淀粉,可使油莎豆中的油脂最终释放到水相中。而且由于此方案在油脂提取阶
3
CN 108504442 A
说 明 书
2/3页
段完全去除了磷脂,可减少毛油脱胶的纯化步骤,简化毛油的纯化过程,降低毛油的纯化成本。[000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来实现:
a、去皮:将新鲜采集的油莎豆置于80~95℃的水浴中浸烫10~30min,水浴中添加占油莎豆重量0.01~0.1%的Na2SO3,浸烫结束后经清水搓洗,去除油莎豆表皮及其吸附的Na2SO3,得到光滑、干净、中性的油莎豆果;
b、粉碎:将a步骤中得到的光滑、干净、中性油莎豆果添加入占其重量5~8倍的清水中,依次经砂盘磨和胶体磨粉碎,得到颗粒大小为微米级的油莎豆浆液;
c、酶解:将b步骤得到的浆液升温至80~95℃,调整pH为6.0~7.0的条件下加入占油莎豆重量的0.1~0.2%的α-淀粉酶,酶解1~2h,淀粉酶酶解完成后将浆液的温度降低到40~50℃,加入占油莎豆重量0.5~1.0%的磷脂酶,酶解2~4h,磷脂酶解完成后加入占油莎豆重量0.5~1.0%的蛋白酶,调 pH为8.0~9.0,在温度50~60℃下,酶解2~4h;
d、离心:将c步骤中得到的酶解液,调pH至4.0~5.0后进行卧螺离心机离心,所得液体相再经碟片离心机离心,所得轻液即为毛油;
e、精炼:将d步骤中得到的毛油,经过碱炼脱酸、脱水后得到精炼油莎豆油,油莎豆油的得率可达到80~88%。[0008]步骤a中所述添加Na2SO3,是为了有效去除油莎豆的外皮,减少浆液中的纤维含量,并使其内源酶失活。[0009]步骤b中所述两次粉碎,是为了破碎油莎豆细胞,并提高细胞可被酶作用的表面积。[0010]步骤c中所述加入α-淀粉酶是为了液化油莎豆中的淀粉;加入磷脂酶是为了转化油莎豆中的非水化磷脂,以提高油脂得率并减少后续水化脱胶步骤;加入蛋白酶是为了水解油莎豆中的蛋白质,为油莎豆油的释放和后续精炼提供条件。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将50kg新鲜采集的油莎豆至于95℃的水浴中浸烫10min,水浴中添加0.04kg的Na2SO3,浸烫结束后经清水搓洗,去除油莎豆表皮及其吸附的Na2SO3,得到光滑、干净、中性的油莎豆果;将此油莎豆果添加入300kg清水中,依次经砂盘磨和胶体磨粉碎,得到颗粒大小为微米级的油莎豆浆液;浆液升温至95℃,调整pH为6.0的条件下加入0.1kg的α-淀粉酶,酶解1h;淀粉酶解完成后将浆液的温度降低到40℃,加入0.5kg的磷脂酶,酶解3h;磷脂酶解完成后加入0.5kg的蛋白酶,调pH为8.5,在温度60℃下,酶解3h;所有酶解完成后,调pH至4.0进行卧螺离心,所得液体相再经碟片式两相离心,所得轻液即为毛油,此毛油经过碱炼脱酸、脱水后可得到8.5kg精炼油莎豆油。[0012]实施例2:
将50kg新鲜采集的油莎豆至于85℃的水浴中浸烫20min,水浴中添加0.015kg的Na2SO3,浸烫结束后经清水搓洗,去除油莎豆表皮及其吸附的Na2SO3,得到光滑、干净、中性的油莎豆果;将此油莎豆果添加入400kg清水中,依次经砂盘磨和胶体磨粉碎,得到颗粒大
4
CN 108504442 A
说 明 书
3/3页
小为微米级的油莎豆浆液;浆液升温至85℃,调整pH为6.5的条件下加入0.05kg的α-淀粉酶,酶解2h;淀粉酶解完成后将浆液的温度降低到45℃,加入0.4kg的磷脂酶,酶解4h;磷脂酶解完成后加入0.4kg的蛋白酶,调pH为9.0,在温度55℃下,酶解4h;所有酶解完成后,调pH至4.0进行卧螺离心,所得液体相再经碟片式两相离心,所得轻液即为毛油,此毛油经过碱炼脱酸、脱水后可得到10.6kg精炼油莎豆油。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