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标题:培养数学兴趣——数学绘本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适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时长:
3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材准备:
1. 数学绘本:选择一本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绘本,如
2. 数学教辅资料:与绘本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5分钟):
《小猴子数数》、《形状大冒险》等。 -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
- 提及绘本,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今天我们要通过一本有趣的绘本来学习数学知识,你们期待吗?”
2. 阅读绘本(20分钟):
- 分小组或整班,由教师朗读绘本并展示插图。 - 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如数字、图形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与故事中的数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和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故事中的应用及意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 教师总结并过渡到下一个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1. 复习与导入(5分钟):
- 回顾上节课所阅读的绘本及讨论的内容。 - 提问学生有关数学概念和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 2. 绘本延伸活动(25分钟):
- 将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设计相关活动,例如: - 数字排序游戏:学生根据绘本中出现的数字大小进行排序。 - 形状迷宫:学生根据绘本中出现的图形指示找到正确的出口。 - 数学故事写作: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属于自己的数学绘本故事。
3.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完成的活动并与全班讨论。
-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乐趣。 第三课时:
1. 复习与导入(5分钟):
- 快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学练习与应用(25分钟):
- 分发数学教辅资料中与绘本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 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 教师与学生共同复习本次课程所学的数学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看法和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估:
- 对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观察评估。
- 通过完成练习题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数学能力。
- 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评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