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 经济论坛 Economic Forum Jun.20o9 Gen.46o No.12 总第460期第12期 基于系统思考的西方管理理论研究 文倜朋程 【摘 要】彼得・圣吉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不仅是一种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更是一种管理理念 及研究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本文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探讨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通过各种管理理 论的剖析和全方位的思考,希望对已有理论进行整合以利于其在指导管理实践时做到系统思考。 【关键词】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西方管理理论 【作者简介】周朋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 一、绪论 决所有问题的努力最终都是徒劳的。 系统思考是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技 能。管理理论是为管理实践做指导的,而管理理论 要指导实践,其自身架构也必须是经过系统思考 的。在近百年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人们认识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 项修炼》中指出,建立学习型组织要进行自我超 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 统思考五项修炼。其中, ‘系统思考”为其它四项 修炼的核心。在书中彼得・圣吉对系统思考做了详 细论述,指出缺乏系统思考是组织的学习智障根 到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必须使用系统思考的方法。 二、西方主要管理理论回顾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斯密指出,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 中国纺织品出口增设多重限制,如增收关税、实施 源。系统思考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管理理论的重新思 考。人们逐渐发现,任何只从某一角度、方面分析 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寄希望于一种管理理论解 方程为 lnEXt=8.55091 1—1.8161371nRER,+e (四)检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回归方程可知,我国纺织品出口汇率弹 进口配额等,但实证结果却截然相反。因此,发达 国家宣称的中国企图操纵汇率来增加纺织品出口的 观点显然难以成立。 参考文献 [1]Ka ̄gman,A.O.and R.Baldwin.The persistence of US Trade deficit,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7, 性为一1.816137,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人民币 汇率升值,纺织品出口收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 加。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属于传统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 此纺织品出口价格也相对较低,成本优势使得我国 纺织品在国际中低端纺织品市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 位。对于国外消费者来说,中国的纺织服装可看作 2-3(April),PP.1—43. [2】Rose,A.K.and Yellen.Is This a J—curve?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1989,24,PP.53—56. [3】Rose,A.K.The Role of Exchange Rotes in a Popula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Does the “Marshall 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人民币升值导 致纺织品出口价格上升,但是对需求影响不大,故 纺织品出口额最终反而增加。 三、结语 Lemer”Condition Hold?,Journal of Imemaifonal Economics, 1991,30,PP.301-316. f4】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 本文选取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纺织品出口额与人 民币实际汇率月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得出人民币 升值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纺织品出口收入,这 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有 关。美欧日等认为,中国政府为了加大纺织品出口 与冲击分解U].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pp.27—34. 【5]欧元明,王少平.汇率与中国对外出口关系的实证 研究Ⅱ].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9期,PP.115—118. 【6】谷任,吴海斌.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 争力的影响U].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8期,pp.41—48. (责任编辑:路辉) 的竞争优势,故意低估人民币币值,并以此为由对 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私利,而这种 私利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人们在追求 私利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以此调节工 纪50年代。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 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 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 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组织的规模急剧扩 大,组织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由于人们研究管 理问题时往往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特定组织而进 资、利润和劳动分配关系。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 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对以人为中心的管 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2.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罗 伯特・欧文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他 不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而且在他管理的 工厂中进行了实践。他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 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 工人住宅。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 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 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 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 经验管理。 2.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被称为‘‘一般 管理之父”。他在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认为 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管 理的内容包括技术、推销、财务、安全、会计和经 营。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即分 工、权力、纪律、命令一致、指挥统一、公益高于 私利、报酬、集权或分权、层级制、秩序、公正、 安全、主动、集体精神。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在 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也曾为美国传统行政学派所接 受。 3.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是德国 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世纪早期的论著中提出了 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也就是‘官僚体制”。 所谓‘官僚体制”是指建立于法理型控制基础上的 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 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管理形式,它是一种理 性地设计出来,以协调众多个体活动,从而有效地 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 理等级组织。这一理论对工业化以来各种不同类型 的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大型组 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 (三)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丛林”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 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 行的,因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这些学派相互补 充,从不同的角度,带着各自学科的特点来阐述现 代管理的有关问题。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 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称为‘管理理论丛林”。 (四)当代管理理论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 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 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 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所著的《竞 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 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 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2O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 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 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 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 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 礼仪》一书。他们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正是企业文 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决策的 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 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相同的 企业中,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 后果完全不同。 20世纪90年代为企业再造时代,该理论的创始 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与詹姆 斯・钱皮,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 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 ‘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 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 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 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 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 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 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期,管理理论 ・l13・ 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彼得・圣吉在所 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 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 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 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三、西方管理理论的系统思考 1.西方管理理论兴起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密集 性。几乎在某一时期几种管理理论相继出现,这诚 然与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例如18 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革命,这场技术革命引起了从 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带来了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理论 要有突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就是那个时期 的产物。但同时我们认为,管理理论之间有一种相 互推动作用。当一种管理理论产生并发生了巨大影 响之后,接下的管理实践一旦发觉这种理论的缺 陷,另一种理论应运而生。 2.西方管理理论在关注的焦点问题上有一定 的反复性。l9世纪初罗伯特・欧文以人为中心的管 理思想是基于一种‘社会人”的假设,他认为在管 理中人有一种自觉性,只要他们受到足够的尊重和 理解,那么人们就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为企业贡 献自己的才能。他对当时很多资本家过分注重机器 而轻视人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并采用多种办法 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但是到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那里,人是什么已不重 要,关键是要工作效率。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 ‘经济人”假设。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纠正了科学 管理中的局限性,管理理论又回到了‘社会人”的 假设。接下来的行为科学理论又认为人是“复杂 人”,既有经济性又有社会性。当然,这种争论具 有哲学性质。理论上的反复其实是人们对这一问题 的不断探究,这种探究促使我们对管理中的人有了 更全面的认识。 3.西方管理理论的总趋势是构建管理学的统 一理论框架。虽然在现有的管理理论中,尚未有一 种理论可以构建管理学的完整框架,但总体而言,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做出不懈的努 力。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是一个典型的 代表。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学应该有‘‘一套有关 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他 提出的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就是力图从管理过程中 建立管理学的体系。以后的学者对他的这一理论做 了进一步的研究,如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孑L茨, ‘管理过程学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但是,由于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有限 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完整的体系很难,于是管理理论 在以后的发展中,人们往往还只能从某一角度提出 管理理论,如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企业文化理论 及‘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各种学派。然而,这并不 是说人们的看待管理学的角度又变得狭隘了。只有 将管理学的各个角落都关注到了,管理学的全貌才 有可能呈现在我们眼前。 4.西方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管 理的艺术性。众所周知,西方文明一直是崇尚理性 思维,科学精神是其主要特点,因此在西方管理理 论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科学文化”的踪迹。科学 管理理论是他们最典型的代表。科学管理之父弗雷 德里克・泰勒在长达26年的金属切削试验中,得出 影响切割速度的12个变数及其反映它们之间相关关 系的数学公式,为工作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和操作 标准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个例子说明科学 管理将科学思维在管理中发挥到了极致。 科学精神固然没错,但科学管理将管理对象不 加区分,忽视了人和机器设备的不同。在后来的管 理理论中,人们的研究日益关注管理中人的因素。 ‘行为科学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就是专门研究 管理中人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认为,西方管理理论 正在关注东方文化的人文主义传统。毕竟,管理是 一项以人为主导的活动。由于人本身具有复杂性, 管理也就有了不确定性和艺术性。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回顾和系统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管理理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各种 理论在各自的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同时又 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先前理论 中存在着和管理实践相违背情形时,新的管理理论 出现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旧的管理理论孕育了 新的管理理论。运用系统思考的原理,我们可以认 为这些管理理论共同构造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大厦。 参考文献 [1】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社.2004. [2]法约尔著,迟力耕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泰勒著,马风才译.科学管理原理【I .北京:M.T.- 业出版社.2007.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4. (责任编辑: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