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全部复习重点
物流学概论
题型:
一、选择题20分(20道) 二、名词解析18分(6道) 三、简答题42分(7道) 四、论述题20分(1道)
第一章 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物流概念(理解书上很多,大家看看咯)p1-6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定义:物流对货物,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掌握)p6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的理念,今天人们赋予其新的内涵: ① 通过为用户服务来开拓市场
② 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 ③ 物流被看做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 ④ 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军事后勤为和战争服务,工业后勤为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商业后勤为商业运行和顾客服务,总之,物流的核心是服务观念。物流被称为“后勤保障体系”。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把改进物流体系称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美国经营学家德鲁克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p7)
4、二律背反的概念(掌握)p8(效益悖反)
二律背反是指“一种活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在物流功能间或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5、 精益物流理念(掌握)p8
精益物流是消除物流过程中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掌握p8):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 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6、第三方物流(掌握)p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即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7、物流外包(掌握)p11
物流外包是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
8、绿色物流理念(掌握)p12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9、物流活动的构成(理解)p12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10、商流与物流的关系(掌握)p16
(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在小额零星交易活动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情况下,物流和商流会始终结合在一起 商流和物流的分离: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资的物质实体的流动,商流是物资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3)物流和商流又是相互的,发生的先后和路径都可能互不相同。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物流的商流和没有商流的物流都是可能存在的。
11、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掌握) (1)结算程序引起的分流形式
① 商流在前、物流在后(采用“信汇”、“电汇”进行结算时); ②物流在前、商流在后(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时); ③商流迂回、物流直达(三角结算)。 (2)购销方式引起的分流形式
① 预购;②赊销;③分期付款 (3)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分流形式
(4)电子商务条件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流通—鼠标加车轮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配送
第二章 物流学的理论体系物流服务
1、物流管理的原则P25(掌握)
(一)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 (二)物流管理经济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
(三)经济、技术、法律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方法是利用经济杠杆 技术方法是指采用技术手段
法律方法是利用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物流管理的方法
2、物流工程的概念(掌握p28-29)
物流工程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
3、物流系统的概念(掌握)p32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物流系统的特征(理解)选择p33 ①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②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 ③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④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⑤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5、物流经济的经典理论(理解内涵)选择p36-37
1.“黑”学说: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把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物流价值
2.“物流成本冰山”学说:物流冰山学说理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在1970年提出的,是指当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读财务报表时,提起物流费用大家只注意看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露出海面的
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下面的冰山主体却看不见,而这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要部分因此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
3.“第三利润源”学说:西泽修教授的\"第三利润源泉\"说。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 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 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4.物流成本“效益悖反”学说:在物流运行中存在“效益悖反”性。“二律背反”是指“一种活动的高成本,会因为一种物流成本的降低或效益提高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在物流功能间和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5.“成本中心”学说:既是指物流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也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6、物流成本的概念(掌握)p40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从物流费用支出的形式看,物流成本是由下列几个方面构成的: ① 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等。
② 物流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如固定资产的磨损,包装材料、电力、染料消耗等。 ③ 物资在保管、运输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④ 用于保证物流顺畅的资金成本,如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等。
⑤ 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有关物流活动进行的差旅费、办公费等。
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物流成本核算层: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与归纳核算,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2)物流成本管理层
(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第三章 企业物流
1、 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理解)p50
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成果”,也是物流管理的总目标。
物流的总体目标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 物流服务又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目标: ① 快速反应 ② 最小变异 ③ 最低库存
④ 物流质量
⑤ 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物流管理目标
2、 采购的流程p(了解) ① 采购需求计划 ② 认证供应商 ③ 发出采购订单 ④ 物料入库验收 ⑤ 评价采购工作
3、 采购管理的目标p(选择)
采购管理的目标一般用“5R”来表示: ① 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 ② 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 ③ 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 ④ 适当的价格(right price)
⑤ 适当的供应商(right supplier)
4、采购的模式(了解,知道简称是什么意思)p55-56 ①订货点采购模式
②MRP采购模式(即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主要应用于生产企业)(掌握) ③JIT采购模式(准时化采购,是一种完全以满足需求为依据的采购方法)(掌握)
④VMI采购模式(即供应商掌握用户库存)(掌握) ⑤电子采购模式(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采购模式)
5.制造企业物流流程(理解)
企业采购物流:有制造需求的厂家选择和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全过程
生产物流:伴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即按照工厂布局,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实现原料、配件、半成品等物料,在工厂内部供应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车间与半成品库之间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售出产品和流通企业出售商品的物流过程。企业在产品制造完成后需要及时组织销售物流,使产品能够及时、协调、完好地送达客户指定地点
返品回收物流:由于产品出厂后经储存、运输过程中损坏即消费需要变化等原因而退回产品
6.、连锁企业经营的主要特征(了解)p63 (选择) ① 拥有统一的企业识别系统(简称CIS) ② 统一的商品或服务内容
③ 物流的统一采购、配送与商流的统一核算相结合
7、连锁企业的类型p65(理解)
① 正规连锁 ② 特许连锁 ③ 自由连锁
8、配送中心的概念和功能p66(理解)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场所或组织 ① 集货 ② 存储 ③ 分拣 ④ 加工 ⑤ 配送
⑥ 信息处理
9、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了解选择)p67 (1) 根据订单安排配送 (2) 进货 ① 订货 ② 接货 ③ 验收 ④ 分拣 ⑤ 存储
(3) 理货和配送 ① 加工作业 ② 拣选作业 ③ 包装作业 ④ 配装作业 (4) 出货流程 ① 装车 ② 装货
第四章 区域物流
1.区域物流的含义(理解)p71
区域物流是指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以大中型城市为依托,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形式。
2.区域物流本质 (理解)p71
区域物流的本质就是协同合作。协同即“共同工作”,是对系统的各种因素和属性之间的动态良性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程度的一种反应
3.区域物流规划包括:区域物流总体规划、城市物流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三个层次。
4、城市物流的特征(掌握)p77
①城市物流的繁杂性
②城市物流密度大、流量多 ③城市物流节点多、分布广
5、城市物流系统的功能(理解)p77
以一般城市而言,城市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①.城市运输中的主要方式——公路运输 ②.城市物流的主要运作方式——配送 ③城市物流与为实现“零库存”目标
④城市物流系统的神经系统——物流信息系统
6、物流中心(理解)p80
物流中心指“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① 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② 物流功能健全 ③ 集聚幅射范围大 ④ 存储、吞吐能力强
⑤ 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
7、配送中心(理解)p81
配送中心指“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① 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 ② 配送功能健全 ③ 幅射范围小
④ 提高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配送中心是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包装,加工,分类,价格标签,装货,配送的场所或者经营主体
8.国民经济物流的概念(p82)
“国民经济物流的概念”出现在1988年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概论》中,定义: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一国范围内有国家统一计划,组织或者指导下的物流
第五章 国际物流
1、 国际物流的概念(掌握)p90
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即供应和需求分别处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时,为了克服供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而发生的商品物资实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跨越国境的流动!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照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2.国际物流的特点p93-94(理解)
1.市场广阔、过程复杂;2.物流环境的差异性;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要求更高;5.国际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并由多种运输方式组合而成
3.自由港和保税区(理解)p95
自由港又称为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等。无论是自由港还是自由贸易区,都是划在关境之外(境内关外),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的商品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它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保税区的两个基本特点:关税豁免、自由进出
保税区分类:
①指定保税区 ② 保税货棚 ③保税仓库 ④ 保税工厂 ⑤ 保税陈列场
4.国际集装箱场站(看一下即可)p100
国际集装箱场站是指承担国际集装箱堆存、保管、装箱、拆箱、中转、修理和清洗业务的国际集装箱场站。 国际集装箱场站应具备的条件: ① 场地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点
② 场站地面必须平整并能承受堆存3层至4层重箱的压力,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③ 场站应有必要的消防设施、足够的照明设施和通道,并且应备有必要的交通和通信设备。
④ 场地应有围墙、门卫和检查设施 ⑤ 场地应有足够的集装箱专用机械设备 ⑥ 场地应有计算机管理设备
⑦ 场地应有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国际集装箱进出场站管理(了解)p101
1.集装箱进场 2.集装箱的堆存与保管 3.集装箱出场
5.桥运输p104
桥运输是指用横贯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桥梁,将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连贯运输方式。
桥运输路线主要有三种形式:①铁/铁路线②铁/海路线③铁/卡路线
6、国际航运的主要特点p106(选择)
①运输风险大
②国际性(主要体现在: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依赖性、主要货运单证的国际通用性、适用法规的国际统一性) ③非贸易创汇
第六章 包装与集装
1、 包装 (掌握)
“所谓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等辅助物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过程中施加一定的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 包装的功能p110(了解)选择 (1) 保护功能
①防止物品的破损变形 ②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
③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
④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丢失、散失
(2) 方便功能
①方便运输。 ②方便装卸。 ③便利储存。 ④便于商家和消费者使用。
⑤便于包装制品本身的生产和废弃后的再生利用。 (3) 销售功能(标识及促销的功能) (4) 服务功能
3、 包装的标记和包装的标志(区分)p115
包装标记是根据物资本身的特征用文字和阿拉伯数字等在包装上标明规定的记号。
(一)一般包装标记
(二)表示收发货地点和单位的标记 (三)标牌标记 包装标志(选择)
包装标志是用来指明被包装物资的性质和物流活动安全以及理货分运的需要进行的文字和图象的说明。
① 指示标志 ② 危险品标志
4、 产品包装的技法和特殊技法p117(理解) 包装技法:
1.对内装物进行合理置放、固定等 2.对松泡产品进行压缩
3. 合理选择包装的形状和尺寸 4. .包装外的捆扎
产品包装的特殊技法 ① 缓冲包装技法 ② 防潮包装技法 ③ 防锈包装技法 ④ 防霉包装技法
5、 集装箱的定义p124(掌握)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长期反复使用的适于多种运输工具而且容积在1m3以上(含1m3)的集装单元器具。”
对集装箱的定义,集装箱应具有如下特点和技术要求(掌握): (1)具有足够的强度,能长期反复使用;
(2)适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货物,途中无需倒装; (3)设有供快速的装卸的装置,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到 到另一种运输方式; (4)便于箱内货物装满和卸空。 (5)内容积等于或大于1立方米。
6、 按照集装箱的规格尺寸分类(书上又有图片看哦 要了解) 7、 托盘的规格p132(记住)
最终在2008年确定了1200×1000mm及1100×1100mm两种规格作为我国托盘国家标准,并向企业优先推荐使用前者。 8、托盘码放的形式(理解,书上还是有图)
① 重叠式码放
② 纵横交错式码放 ③ 旋转交错式码放 ④ 正反交错式码放
第七章装卸与搬运
1、装卸搬运的特点(掌握)p139 (一)装卸搬运作业量大 (二)装卸搬运对象复杂 (三)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四)装卸搬运对安全性要求高 (五)具有“伴生”性和“起迄”性
(六)具有提供“保障”性和“劳务”性
2、装卸作业合理化措施(理解)p153 (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所谓无效作业是指在装卸作业活动中超出必要的装卸、搬运量的作业。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2.提高被装卸物资的纯度 3.包装要适宜
(二)选择适宜搬运路线
搬运路线通常分为直达型、渠道型和中心型。
(三)提高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掌握,书上有图片更加清晰)p157
所谓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是指在装卸作业中的物资,进行装卸作业的难易程度。所以,在堆放货物时,事先要考虑到物资装卸作业的方便性。
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根据物资所处的状态,即物资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级别。
0级——货物杂乱地堆在地面上的状态. 1级——物资装箱或经捆扎后的状态
2级——装箱或被捆扎后的物资,下面方有枕木或其他衬垫,便于叉车或其他机
械作业状态。
3级——被放于台车上或用起重机吊钩钩住,即刻移动的状态。
4级——被装卸、搬运的物资,已经被启动,处于直接作业的状态。
第八章 仓储管理与储存技术
仓储是“利用仓库及相关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贮、出库活动”
物资的储存和运输是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的环节,被人们称之为“物流的支柱”。
1、自有仓库仓储与公共仓库仓储(理解优缺点) (一)自有仓库仓储p163 1.自有仓库仓储优点 (1)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 (2)自有仓储具灵活性
(3)长期仓储时,自有仓储的成本低于公共仓储 2.自有仓储的缺点 (1)局限性 (2)投资风险大
(二)公共仓库仓储p1
1.公共仓库进行仓储活动的优点。 (1)企业不需要资本投资。
(2)满足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仓储空间的需求。 (3)使用公共仓储可以避免管理上的困难。
(4)公共仓储的规模效益可以使货主仓储成本的降低。 (5)使用公共仓储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灵活。 2.使用公共仓库进行仓储活动的缺点 (1)企业对公共仓库中的库存难以控制。 (2)增加包装成本。
2、一个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p165(了解)
1、周转量
2、需求的稳定性 3、市场密度 4、管理水平
3.货位布置方式(p167理解)
(一)垂直或平行的布置方式。传统的仓库货位布置方式一般采用“垂直或平行”的布置,常见的有: 1)横列式
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主通道长且宽,副通道短,整齐美观,便于存取查点,如果用于库房布局,还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2)纵列式
这种布局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根据库存物品在库时间的不同和进出频繁程度安排货位:在库时间短、进出频繁的物品放置在主通道两侧;在库时间长、进库不频繁的物品放置在里侧。 3)混合式
横列式布局和纵列式布局兼而有之,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布局的优点。 (二)倾斜式布局
(三)按收发状态的库内布局(亦称ABC动态布局法)
4、四号位p169(理解)
四号位是将库房、货架、层数,货位号等四者按规律编号,并和帐面统一起来的规划方法。
四号定位用在货场上、料棚中,可用货区号、点号、排号、位号定位。
5、物资的盘点(掌握)p171 常见的盘点形式主要有: ① 动态盘点 ② 循环盘点 ③ 定期盘点 ④ 重点盘点
6、物资堆码苫垫技术(了解)p171 最常见的堆码方法有:
重叠式堆码、纵横交错式、仰伏相间式、衬垫式、 压缝式 7.现代物流中心的业务(理解)P175(书本的图建议大家看看)
(1)进货 (2)保管 (3)发货
第九章
1、 运输生产的特征(掌握)p183 ① 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② 运输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 ③ 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现代运输
④ 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2、 现代运输方式p184(各种方式优缺点(掌握)、适用性(理解))
现代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铁路运输:
1)优点:安全性能高,运力大,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等; 2)缺点:灵活性差,固定成本高,运输时间较长等;
3)适用于作业:大宗低值货物的重、长距离运输,以及散装或罐装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1)优点:可实现“门对门”直达运输;速度较快;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操作培训流程简单。
2)缺点:运量小,成本高;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 水路运输:
1)优点:运量大,成本低,平均元剧长,投资建设省,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 2)缺点:平均航速低,运输速度慢,准时性差,易受自然气象影响 ,波动性大。
3)适用于作业:承担大批量货物,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承担原材料、半成品等散货运输;承担国际贸易,即远距离、运量大、不要求快速抵达的国际客货运输。
航空运输:
1)优点: 速度快,不受地形,安全性高,货物包装要求低,及时性高等。 2)缺点:易受气候条件, 容积和载质量较小,运输技 术要求高,需要航空设施,可达性差等。
3)适用于作业:鲜活易腐等特种货物,以及紧急物资的运输;高附加值、低质量、小体积物品的运输;组建新型快速联运的一种骨干运输方式;是国际运输的重要工具。 管道运输
1)优点:运量大,密封可避免散失,受气候影响小建设周期短、费用低、效益好,占地少,有利于保护环境。
2)缺点:灵活性差,不易随便扩充管,运输量明显不足时的运输成本会显著增大,承运的货物比较单一,运输速度较慢,仅提供单向服务。
3)适用于作业: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货物的运输。另外,在管道中利用容器包装运送固态货物,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国际多式联运(掌握)p201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的接管地点运送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方式。
4、 国际多式联运的意义(掌握)p201
①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极大地方便了货主的运输组织形式,对广大的客户十分有利。
② 国际多式联运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 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能使各种运输方式达到最佳的组合和衔接,提高了
货运速度,使国际货物快速送达世界各地指定地点的收货点,从而提高了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 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特点(掌握)p201
① 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承担或组织完成全线联运任务 ② 签订一个运输合同,对全程负责
③ 采用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的运输业务办法
第十章 流通加工
1、 流通加工的概念p204(掌握)
流通加工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2、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p206(了解)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加工生产管理方面不存在本质的差别,但是在加工对象、加工深度上的区别较大。 ①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在加工对象上的区别 ②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在加工深度上的区别 ③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在责任人上的区别 ④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在附加价值上的区别
3、 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的内容(p210了解)
① 加工和配送结合 ② 加工和配套结合 ③ 加工和运输结合 ④ 加工和商流结合 ⑤ 加工和节约结合
4.集中不合理的流通加工(p211选择)
①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②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③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④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第十一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1、 配送的概念p220(掌握)
我国国家标准对配送的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 配送与送货的区别p221(掌握)
① 送货主要体现为生产企业和商品经营企业的一种推销手段,通过送货达到多销售产品的目的;而配送则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流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② 送货方式对用户而言只能满足其部分需求,这是因为送货人有什么送什么;而配送则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具体体现为用户要求什么送什么,希望什么时候送,便什么时候送。
③ 送货通常是送货单位的附带性工作,也就是说送货单位的主要业务并非送货;而配送则表现为配送部门的专职,通常表现为专门进行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④ 送货在流通中只是一种服务方式;而配送则不仅是一种物流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物流。
3、 配送与商流的关系p221(掌握) ① 配送与市场营销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② 配送系统具有把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与营销渠道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③ 物流配送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功能 ④ 配送的完成周期所涉及的活动
4、 物流配送的模式(p226了解) ① 集货型配送模式 ② 散货型配送模式 ③ 混合型配送模式
5.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了解p227-228)
① 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② 自营配送模式
③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6.配送中心的经营策略(p230-231理解)
① .差异化策略 ② 合并后策略 ③ 混合策略
④ 迟延策略:迟延策略的思想: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等应可能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才能再确定
7、配送作业环节p232(了解) ① 订单处理 ② 集货 ③ 储存
④ 拣选、分货与配货 ⑤ 装车 ⑥ 输送
8.分货和配货作业的两种方式(p232-233理解)
① “播种”方式:将需要配送的数量较多的同种物资集中搬运到发货场所,然后将每一货位所需的数量取出,分到每一货位处(每一个货位是一个用户的
需要量)
② “摘果”方式:一种用搬运车辆巡回于储存场所,按配送要求从每一个货位上拣选出物资,巡回完毕则完成一次配送作业。
第十二章 物流信息系统
1.物流信息的组成(p239理解):
① 物流系统内部信息,是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信息,包括物料留转信息、物流作业层信息、物流控制层信息和物流管理层信息
② 物流系统外部信息,是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但是提供给物流活动使用的信息,包括供货人信息,顾客信息、订货合同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信息,以及来自有关企业内部生产、财务等部门与物流有关的信息 2.物流信息的特点(p240)
① 信息量大,分布广 ② 信息动态性强 ③ 信息种类多 ④ 信息的不一致
3、电子数据交换(EDI)p241(掌握) ①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标准商业文件在企业计算机系统间的直接传输。 EDI标准是指的是各企业共同的交流标准,是数据交换的翻译,它使得遵循这一标准的企业与组织能进行电子数据交换作业流程。 4.EDI系统的运作步骤(p243-244理解)
① 发货方在接到订货后,即可制定货物运送计划,并将运货清单以及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和接收方(如零售商),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订车调配计划和运营路线,接收方则可以制定货物接收计划
② 发送方依据顾客订货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进行一系列操作:分拣配货,打印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将标签贴在包装箱上,并把发货数量、品种、包装形式等信息通过EDI系统发送给物流运输业和接收方,并同时发出运送请求信息
③ 物流运输业主在向发送方取货时,利用车载扫描读器议读取货物标签上的物流条形码,并与先前收到的运货数据相对照,以确定货运品种和数量的正确
④ 物流运输业主在物流中心对货物进行整理。集装,制定货运清单并通过EDI向接收方发送发货信息。运输业主在货物运输的同时进行货物跟踪管理,并在任务完成后向发送方传递信息,并提出运费请求
⑤ 货物到达后,接收方利用扫描读数仪读取物流条形码,与之前发出的订货信息核对无误后,并开出收货,将货物入库,同时通过EDI向物流运输业主和发送方传送收货确认信息
4.无线射频识别技术p245(掌握)
RFID是英文radia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
1、 POS系统p246 (掌握)
POS即销售时点,通常被定义为具有自动信息识别及信息处理能力的销售时点管理系统。
2、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p246(掌握每个系统做什么) ① 订单处理子系统 ② 采购管理子系统 ③ 仓储管理子系统 ④ 运输管理子系统 ⑤ 计费管理子系统 ⑥ 决策支持子系统
第十三章 绿色物流
1、绿色物流的概念p258(掌握)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绿色物流的内涵(理解,选择判断p258) ①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②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③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和循环经济理论
② 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及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
第十五章 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概念p300(掌握)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 ,即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第三方就是指物流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2、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优势p302(掌握) ①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②灵活运用精力于核心业务
③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
④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3.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了解)
① 具有专业水平和相应物流网络 ② 拥有规模经济效益 ③ 有助于减少资本投入 ④ 资源优化配置 ⑤ 信息技术的优势
4、物流外包的概念(掌握)p315
物流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
3、 企业物流外包和物流服务承包的形式p316 掌握 (1) 企业物流外包的形式 ① 物流业务完全外包 ② 物流业务部分外包 ③ 物流系统接管 ④ 战略联盟 ⑤ 物流系统剥离
⑥ 物流业务管理外包
第十六章 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的概念p321 (掌握)
供应链由原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运输等系列企业组成,原料依次通过链中每个企业变为产品,再通过配送环节交到最终用户手中。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具有以下特征:(理解)
① 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② 供应链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增值链 ③ 供应链是由若干供应链集成的网链结构
① 供应链的特征(p321理解)每个节点都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参与点 ② 供应链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增值链 ③ 由若干供应链集合而成的网链结构 2.
3.供应管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
供应 生产计划 物流 需求
4、供应链管理的四个要点p324(掌握)
① 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② 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计划失真。
③ 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④ 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解除最薄弱环节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
2、 影响供应链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p326(掌握) ① 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因素
② 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 ③ 供应链设计与企业因素
④ 供应链设计与制造模式因素
6、供应链设计的过程p329(掌握,书上有图哈) ①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需求) ② 分析企业现状(现有供应链分析) ③ 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必要性) ④ 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⑤ 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⑥ 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⑦ 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 ⑧ 检验新的供应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